关于鸡肉是否致癌,网络上众说纷纭,但真相究竟如何呢?鸡肉真的会致癌吗?
01
我国癌症高发,都是鸡肉惹的祸?
鸡肉因其高蛋白和低脂肪的特性,一直被视为健康的食物选择。
根据营养学家的研究,鸡肉不仅富含优质蛋白质,还提供了人体所需的多种维生素和矿物质,比如维生素B6、烟酸和硒,这些营养素都是维持身体健康所必需的。
尽管鸡肉的营养价值得到了广泛认可,但其是否引起癌症的争论也从未停歇。
有研究指出,适量食用鸡肉不仅不会增加癌症的风险,反而可能有助于预防某些类型的癌症。
美国癌症协会的一项研究表明,每周食用3-4次鸡肉的人,癌症发病率并没有明显增加。
此外,发表在《营养学期刊》上的另一项研究也发现,适度食用鸡肉可能有助于降低结直肠癌的风险。
关于鸡肉与癌症关联的担忧,很大部分源自鸡肉的饲养和加工方式。
市场上的一些鸡肉产品可能因为使用了激素和抗生素而引起消费者的担忧。
虽然我国已经明令禁止在饲料中添加激素,并且严格规定抗生素的使用,但大家对于食品安全的顾虑依然存在。
另一个导致对鸡肉产生疑虑的原因是不健康的烹饪方法。
高温油炸、烧烤等烹饪方式会产生苯并芘等多环芳烃,这些物质已经被科学研究证实具有致癌性。
然而,这并不是鸡肉本身的问题,而是与食物的烹饪方法有关,事实上,任何食物在不当的高温处理下都可能生成有害物质。
选择健康的烹饪方法非常重要,蒸、煮或是低温烤制等,都是更健康的烹饪选择。
02
真正要少吃的是这3种肉
1、加工肉制品
加工肉制品,比如火腿、香肠和培根,是许多人日常饮食中常见的食物。这些食物在加工过程中通常会添加大量的盐分、防腐剂和其他添加剂,以增强风味和延长保质期。然而,这些添加物的过量摄入与多种健康问题有关,包括高血压和心脏病。更为严重的是,世界卫生组织的研究发现,经常食用加工肉制品的人,患结直肠癌的风险要比普通人高出18%。
2、高脂肪红肉
红肉,比如牛肉和羊肉,因其高饱和脂肪含量需要谨慎食用,红肉中的高脂肪含量可能会导致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在高温烹饪过程中,红肉还容易产生杂环胺等致癌物质。
美国心脏协会建议,每周红肉的摄入量不应该超过500克,相当于两个成人手掌大小的分量。
3、鸡鸭内脏
内脏类食物虽然味道鲜美,但其高胆固醇含量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
鸡鸭内脏,尤其是鸭肝,胆固醇含量极高,过量食用可能会增加患高血脂和痛风的风险,一份鸭肝的胆固醇含量相当于四个鸡蛋黄。
03
如何健康地吃肉?
1、选择优质肉类
购买新鲜、天然的肉类,这些通常营养价值更高并且风味更佳,在选择时,应该注意肉质的颜色、气味和弹性,以评估其新鲜度。
2、合理搭配
坚持荤素搭配,确保肉类与大量蔬菜的平衡,适当轮换红肉、白肉和鱼肉,以获取全面的营养。
3、健康的烹饪方法
避免使用高温油炸和烧烤等方法,建议蒸、煮或炖,这些烹饪方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有害物质的产生,同时保留更多营养。
4、适量食用
世界卫生组织建议,成年人每天的肉类摄入量不应该超过75克,控制食用量是保持健康的关键。
5、妥善储存
购买肉类后一定要正确存放,冷藏或冷冻,并且注意避免反复冻融,以维持肉类的新鲜度和安全性。
作为中老年人,我们应该时刻关注自己的饮食习惯,合理选择肉类,保持身体健康,不要盲目恐慌,科学饮食才是关键。
让我们从现在开始,更加注重饮食健康,享受美好的生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