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和一个日常爱好“哭穷”的日本朋友聊天,受到了一点点冲击。朋友说最近家里出现了点“奢侈的烦恼”,我说怎么啦?这位朋友向我娓娓道来。
在他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有一天他爸爸和他说,自己发现了一种叫做“美元成本平均法”的投资方式,决定从此开始利用这个投资策略,定投日本股市。简单来说就是定时定额,不考虑时机和价格,每个月从工资里面拿出一部分钱投资日本股市。朋友爸爸说:“利用这个策略,股市跌的时候就能多买一点,涨的时候就少买一点”。当时正值日本泡沫经济破灭前夕。
当到这位朋友上大学的时候,有一次突然问起他爸爸,这个投资策略经历了十多年,表现如何时,他爸爸告诉他:“还行,大概亏了50%吧”。朋友心中五味杂陈,什么“美元成本平均法”,根本不适合日本股市啊...但也没好意思反驳、指责父亲的“执迷不悟”。
这一晃儿,又20多年过去了。就在前些时间,朋友爸爸召开了一次家庭会议,向朋友说道:在过去的30多年时间里,一直坚持了最初的投资策略,没有移心别恋只涨不跌的美股,也经受住了一度暴涨的中国股市诱惑。不论日本经济多么萎靡不振、不论日经指数一度跌到只剩个零头,不论陷入雷曼金融海啸、还是真正的地震海啸、核电站危机恐惧中,都淡淡坚持着最初设定好的投资策略:跌的时候就能多买一点,涨的时候就少买一点”的原则。
今年日经指数终于回到了朋友老爸第一次定投时日股时的点位,而现在他账户中的市值大概是6亿日元左右。
在发自内心惊叹“坚持的力量”的同时,我也意识到所谓的“奢侈的烦恼”代表什么。朋友说,他劝父亲套现所有的收益,趁身体还硬朗的时候,多出去玩玩。老人家说还想继续定投日股,想继续“跌的时候就多买一点,涨的时候就少买一点”。
作为一名税务师,朋友提出让父亲暂且拿出1500万日元,作为教育费继承给自己的孙女,因为这笔钱是不需要缴纳遗产税的。他父亲二话不说,第二天就背着1500万日元来到儿子家,当问及为什么不走银行时,老人家说:因为需要花费300日元的转账费,太贵了。
我听着听着,苦笑着看着苦笑的朋友,问:你估计届时大概需要交多少税时,他说这么下去,包括资本利得税、还有继承税,大概需要交4亿日元吧。
走在回家路上,我想到老人家用大半生的坚持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和什么价位买、什么时机买相比,买了还是没买,以及坚持买重要了100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