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可汗直接把年仅14岁的义成公主推倒在帐内,以非常粗鲁的方式度过了这个夜晚,然而在入睡前,聪明的义成公主却主动抱着可汗的臂膀,依偎在其怀中讨好道:“我将一生一世爱着可汗。”
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更多优质的内容,感谢您的支持
义成公主出生宗室,生长于祥和富贵之中,她聪慧过人,容色倾城,可是她的命运注定与寻常女子不同。十四岁那年,隋文帝为笼络突厥,下旨将宗女嫁于花甲之年的启民可汗。
义成公主闻言,心中百感交集,远嫁他乡,离别骨肉,委身于一个陌生的老者,这样的命运令她难以接受,然而,她深知自己身负和亲重任,个人的情感再难割舍,也只能含泪上路。
启程那日,家人送别,母亲抱住她泣不成声:"女儿,保重,望你在异乡能平安幸福。"义成公主强忍泪水,轻声安慰:"母亲莫伤心,女儿定会谨记您的教诲,为家为国尽忠尽孝。"
经过两月跋涉,义成公主终于来到了突厥部落,可汗年事已高,却因常年征战,精神矍铄,看着眼前美貌的少女,满是欣喜之色,大婚当夜,可汗迫不及待地将义成公主拥入怀中,粗鲁地占有了她。
“我将一生忠诚于可汗......”一番云雨过后,义成公主主动抱着可汗的臂膀,讨好道。
幼小的义成公主,经此一夜,从女孩蜕变成了女人。
在突厥的日子并不如意,环境恶劣,生活简陋,与京城的锦衣玉食相去甚远,义成公主却没有怨言,她尽心侍奉夫君,孝敬长辈,以自己的言行感化身边的人,渐渐地,连彪悍的突厥人也被她的美德打动。
一晃数年过去,义成公主在异乡也算安然度日,然而,一个意外的消息打破了平静,隋炀帝来到榆林,召见义成公主,多年未见家人,义成公主喜不自胜,连夜赶去拜见,隋炀帝赞赏义成公主为和亲所做的努力,并赐下丰厚赏赐,欢愉的泪水模糊了义成公主的双眼,一股暖流涌上心头。
就在两国关系逐渐缓和之时,突厥内部却发生了变故,启民可汗去世,其子始毕可汗继位,始毕可汗与父亲不同,对隋朝并不友好,一日,他竟率兵包围了汾阳宫,意图劫持隋炀帝!
义成公主得知此事,心急如焚,她冒着被丈夫责罚的风险,机智地谎称边境有变,骗走了始毕可汗的兵马,使隋炀帝得以脱险,此举虽然救了皇帝一命,却也引起了始毕可汗的不满。
命运再一次无情地玩弄了义成公主,始毕可汗病逝,权力落入他的弟弟处罗可汗之手,处罗看中了美貌的义成公主,强行将其占为己有,从此,义成公主的生活愈发艰难,她既要防范处罗的粗暴对待,又要设法缓和突厥与隋朝的关系,身心备受折磨。
一天深夜,义成公主独自凭栏眺望,无尽的思乡之情涌上心头,她轻轻吟道:"家在长安何处是?泪染胭脂两鬓斑,"远嫁和亲十余载,她早已不是当年的小女孩,然而内心深处,故乡的记忆从未泯灭。
岁月如梭,转眼二十年过去,突厥的局势风云突变,唐军势如破竹,攻入突厥腹地,处罗可汗不敌而败,被唐军生擒,义成公主站在汗帐中,望着远方炊烟袅袅,一时百感交集。
她想起了父母的叮嘱,想起了自己的誓言,于是,她拔出佩剑,毅然刺向自己的胸膛,一曲壮烈的生命赞歌,就此谢幕,鲜血溅红了洁白的衣裳,那一刻,她在心中呐喊:"我此生无悔入突厥!"
义成公主用生命谱写了一曲凄美动人的乐章,她忠贞不渝,善良柔韧,以一介女流之躯,肩负起了和亲的重任,她的一生,是一部可歌可泣的史诗,永远镌刻在民族的记忆里。
参考文献: 《资治通鉴 卷一百七十八 隋纪二》 《隋书 卷八十四 列传第四十九》 《资治通鉴 卷一百八十二 隋纪六》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