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近半数大学毕业生希望进入国企工作? 在外部形势不明朗,经济前景不明朗的情况下,进入国企求稳,是一个具备正常思考能力,并且追求平稳生活的正常人和普通人的最佳选择之一了。 就业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会受到舆论的引导以及周围家人、朋友、父母的影响,是很容易出现“从众”效应的,觉得哪种就业方向好,就一窝蜂地上。当然,这种好的就业方向,至少在当时的情况和经济形势来看,确实是好的选择。但是,世界真的变化太快了。 有人笑谈,看清华北大毕业生的就业选择,简直就是“行业冥灯”,我之前也想哈哈一笑,但是从我2010年毕业到现在来看,从某些程度上来说,还真是如此。 按着时间线,梳理一下从2000年开始的清北的就业选择。 1.差不多2005年之前吧,清北毕业生的选择,外企和四大,简直香得不行。原因很简单,就是因为薪酬,那个时候我国刚加入世贸不久,从GDP\人均收入等等,都赶不上这些老牌外企能给的薪酬。我依稀记得当时我入校时听到一个学长签了高盛,周围的同学羡慕之情溢于言表。但没过几年,这些外企的收入,也跟不上发展速度了。 2.2008年过后,开始出现选择从政以及去垄断性央企,比如四大行、两桶油、运营商等。那个时候的央企,简直是香得不得了,就收入来讲,和2016年左右的收入差不多,但算上通货膨胀,可想而知。某运营商广东公司的普通员工,差不多工作两三年就可以在广州买套房(当然是小房子)。结果就八项规定来了,央企开始限薪了。 3.2013,地产行业开始兴起,选择地产的变多。当然,选择金融的也多,毕竟收入高。现在的地产,惨不忍睹。 4.2015之后吧,互联网兴起,BAT流行,又一窝蜂涌入互联网。当然,放到现在,其实互联网也还不错,但是确实没有当年那么疯狂了。当然,IT技术永不过时,永远的神! 5..2018年之后吧,又重新回到主旋律,考公务员、考编制、考教师等等。结果,经济形势的变化,财政资金的紧张,只能说懂的都懂了。 6.疫情期间,很多人体会到了国企的香,又开始大规模涌入国企。嗯,据我所知,2024年国有企业减员增效,全体降薪的不在少数。 通过这些选择,我想说明啥呢?其实就和股市一样,别人恐惧我贪婪,别人贪婪我恐惧,一样的道理。当大部分人都知道,都认可某种就业选择的时候,很有可能这种选择是由于最近才达到了它的巅峰,才被广知,之后就会一直走下坡路了。 “从众”并没多大错,但是“从众”也代表没多少机会,很难站在风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