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朝阳,一男子为了在美国成功买房,虚构银行资产明细表。不料,后来美国税务机构要求男子补税。这下男子慌了,竟然要求国内银行出具其在该银行没有相关资产的证明。国内银行自然不肯。男子大怒,一纸诉状将该银行起诉。庭前会议后,男子突然撤诉。可法院不允许男子撤诉,判决驳回男子所有的诉讼请求,同时对男子罚款10万元。
北京朝阳区居民余成功一直憧憬着能够在美国拥有一套自己的房产,于是他把目光投向了大洋彼岸的美国。
然而,面对高昂房价和美国严格的信贷审核体系,余成功的购房梦想似乎可望而不可及。
这时,一个名叫王海平的中介人员向他伸出了援手。王海平声称可以帮助他在美国顺利贷款购房,但需要他提供一份国内的银行资产明细表作为证明。余成功在王海平的鼓动和劝说下决定铤而走险,提供虚假的资产证明。
借助这份虚假的银行资产明细表,余成功在王海平的帮助下成功获得了美国银行的住房贷款,如愿购得了位于美国的房产。余成功本以为自己的人生就此步入了一个崭新的阶段,没想到好景不长,仅过了三年便出现了问题。
一天,美国税务机构的邮件令余成功心慌意乱。信中要求其提供当初贷款时所提及的五个国内银行账号的开卡信息。余成功意识到这可能意味着税务机构已经开始怀疑他提供的资产证明的真实性,并可能因此要求他补交大量税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余成功想到了一个他认为可以规避补缴税款的办法。他立即联系了中国国内的那家银行,期望能够从银行处得到一份证明,确认在这张银行卡上不存在任何真实的交易记录。
然而,银行方面在调查后发现余成功并非自家客户,且从未开设过账户,于是拒绝了余成功的请求。
于是他一纸诉状将那家银行告上了法庭,希望借助法律的力量逼迫银行出具相应的证明。他坚称自己持有的那张银行卡实际上是与银行签过协议的,而银行不提供相关材料的做法无疑违约,理应承担责任。于是,他向法院提出要求判决银行提供银行卡签订协议、使用说明、对账服务等相关资料的诉求。
在案件的审理过程中,银行方面的代理人提供了充分的证据证明余成功未曾在此开立账户,而且他也承认了自己提供给美国税务机构的银行交易明细表实为虚假材料。随后在一场庭前会议结束后,余成功突然提出了撤诉的请求,然而这一请求并未得到法院的批准。
法院认为,余成功的撤诉请求未能给出合理的原因,故裁定不予同意,并要求继续进行庭审程序。在后来的庭审中余成功虽然承认了银行交易明细的虚假性,但坚持要求银行出具交易并不存在的证明。最终,法院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认定余成功行为的不诚信,并指出其行为浪费司法资源并损害了银行业的合法权益。
基于这些原因,法院判决驳回了余成功所有的诉讼请求,并根据《民事诉讼法》对他做出了罚款10万元人民币的惩罚。余成功的案例再次印证了一个道理,即诚信不仅是个人安身立命的底线,更是社会健康运行的基础。一旦诚信受损,带来的后果往往难以承受,因此我们每个人都应当以此为鉴,坚守诚信原则,远离违法行为的诱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