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山活动的头号杀手—雪崩 🏔前段时间我拒绝了很多带登山的请求,一方面是我自己想

早安同学 2024-02-06 12:55:09

登山活动的头号杀手—雪崩 🏔前段时间我拒绝了很多带登山的请求,一方面是我自己想来阳朔攀岩,一方面四川是下春雪的,在春雪季登山不仅非常累,而且这个时候登山,尤其是技术型山峰真的可能会碰到雪崩

📕这里分享一些关于雪崩的粗浅介绍,不过纸上谈兵不能代替实地的训练,大家在开启第一次技术型攀登前,一定要和有经验的攀登者多交流,或者跟随专业的高山向导攀登

📍常见的雪崩大致可以分成四个类型:松雪雪崩、板状雪崩、湿雪崩、冰崩,其中板状雪崩和松雪雪崩较为常见

🗻松雪雪崩:也叫流雪雪崩,这种雪崩一般初始雪量较小,随后规模以梨形向外扩散,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清晰的看到这种雪崩的规模扩张 🗻板状雪崩:一种杀伤力极大的雪崩,形成也相对复杂。降雪经过一段时间风吹和沉积之后,表面会形成一层致密的薄冰或者硬雪壳,内部却是比较松软的粉雪。在硬壳形成之后如果再次降雪,并且重复风吹和沉积这一过程,新雪表面又会再次形成一层硬壳。如此往复,触发板状雪崩的雪层,一般都有多层结构,如果你切开观察,这时候的积雪结构非常类似三明治或者五花肉。板状雪崩一旦发生往往一大块整片的脱落,规模大杀伤力大,是登山人面对的头号杀手

🚧合适的坡度、地形、天气还有人为因素都可能触发雪崩,但是大家不要被影视作品误导了,大声说话不会触发雪崩

❌坡度是登山者尤其需要注意的,一般而言30-50度是雪崩发生的危险坡度,尤其是35-45这个区间,更加值得注意的是38这个坡度,这是触发雪崩最危险的角度 人类活动也是触发雪崩的要因,比如登山中的横切,还有滑野雪

❌如何规避 1⃣ 携带雪崩三件套:收发信机、探杆和雪铲。但是现代登山往往追求轻量快速,不会携带多余装备,其实只有很少登山者会带雪崩三件套 2⃣避免大规模的横切冰川和雪坡,遇到危险地形快速通过,不要停留。如果队伍人数较多,可以分组行动 3⃣ 复制黏贴法则:如果你在你的攀登线路附近观察到雪崩,可以记下雪崩发生的坡度、朝向、地形、风速、温度等要素,然后把这些要素带入到你接下来的攀登线路上。如果此时各种条件和已经发生雪崩的地形高度符合,那么小心,你的线路也有相当大的雪崩风险

🔻🔻 雪崩是登山的头号杀手,一旦被掩埋,黄金救援时间只有15分钟。15分钟内救出存活率为93%,而35分钟时,存活率则仅为27%

希望登山人永远远离雪崩

0 阅读: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