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石泉县,村民谭福全正在河里摸鱼,突然,3岁的儿子指着水里大声叫道:“爸爸,小
陕西石泉县,村民谭福全正在河里摸鱼,突然,3岁的儿子指着水里大声叫道:“爸爸,小心,那里有蛇。”循着儿子的手指望去,谭福全果真看到一条小东西在水里游,然而下一秒,他迅速便将那东西揣进了口袋。
当时在河里摸鱼的有不少青壮年,离着谭福全比较近的老乡,在听到谭福全儿子提醒的时候,都纷纷打趣道:“老谭,你这儿子没白养哦,这么点大就知道疼爹了!”众人一阵哈哈大笑。
打趣归打趣,谭福全心里清楚,红丝带长的小河,自己又是在中间,怎么可能会有蛇突然冒出来呢?不过既然儿子提醒了,他便还是顺着儿子手指的地方望过去,这一看,果真看到一条小东西在夕阳的映衬下,碧波荡漾。
尽管那东西是什么谭福全没看清,但那道耀眼的金光还是闪到了他的眼睛。且不说是不是蛇了,就算是别的,哪有金色的呢?
这么一想,谭福全赶紧三步并做两步来到了那金灿灿的东西面前,这一细看顿时把他吓了一跳,他慌忙抬起一只脚踩住了那东西,随后迅速弯下腰,假装摸鱼的样子,余光暗暗扫了一下四周,确定没人看着他的时候,一把将那长长的东西塞进了裤兜。
儿子吓得在边上大叫:“蛇,蛇,怕…”谭福全一把搂起儿子,小声让他别叫唤。未免引起其他人的注意,谭福全在和村民们打过招呼后,就拎着鱼篓背起儿子回家了。
到家之后,谭福全给了儿子一分钱,打发他出去买糖吃,儿子拿着钱高高兴兴跑出去了,谭福全这才从兜里摸出那个条状物来到睡房给妻子看。
妻子身体一直不好,长期需要卧床休息。当谭福全将那东西拿到她面前时,妻子也大吃一惊,忙问丈夫从哪得来的。在得知是从河里捡到时,妻子放下心来,随后又问丈夫:“是黄金不?”
“不确定,要鉴定过了才知道。不过依我看,是黄金的概率很大。”谭福全一边琢磨手里的东西,一边回复妻子的问话。
良久,妻子长长的吐出一口气,对谭福全说道:“如果真是金子的话,你就悄悄拿去卖了,把钱存进信用社,别告诉任何人。这笔钱就留着将来你和儿子慢慢花,这样我走也能放下心了。”
“嘿,你这婆娘,瞎说什么呢,呸呸呸…过阵子我就去矿场,挣到钱立马带你去省城看病。以后可不能再说这些不吉利的话了!”
谭福全虽然嘴上这样安抚妻子,可心里比谁都急,妻子脸色愈发不好,孩子小又无人托付,一个家里里外外全靠他一人,即使有三头六臂也是分身无术。
好在,如今捡了个金子,这不正是雪中送炭么?谭福全决定第二天一早将这东西带去镇上的信用社鉴定,如果真是金子的话,当场就兑了钱回家带妻子去看病。
第二天一早,他和妻子打过招呼后就带着儿子坐班车来到了镇上,刚一下车他就直奔石泉信用合作社。到那里时,工作人员也刚上班,他来到柜台前,小心翼翼将那条状物放在窗口前,小声问道:“同志,您看看这东西能值多少钱?”
本来谭福全一开始在心里设想的是,先确定这东西是不是黄金,然后再看值多少钱?如果确定是黄金的话,那就货比三家,价高者得。
然而,当他看到柜台上那个长得有些尖嘴猴腮样的工作人员后,他的想法立刻变了,他怕一问对方那东西是不是黄金后,如果对方欺他,后面价格就失真了。所以他要表现出认定这东西就是黄金的样子来和他谈价,起码这样不会亏太狠。
只见那工作人员极不情愿拿起窗口上的东西左看右看,大概一分钟左右,他的表情由不屑再到惊喜最后转为怀疑的看着谭福全问:“这东西你是从哪得来的?”
“从河里捡的,怎么了?”
“没什么,只是想问个清楚。另外,这东西不是黄金,值不了几个钱,您也不用去其它地方问价了,这东西一般人是不会收的,我奉劝您还是先去趟陕西省博物馆吧,咱小老百姓的,不要惹事。”
谭福全虽没读过什么书,但“博物馆、小老百姓不要惹事”这些个话,他还是听懂了,也吓住了。于是从合作社出来后,他一下都没敢耽误就坐上了去省城的车,后经兜兜转转终于来到了陕西省博物馆。
当专家从谭福全手里接过这东西的时候,顿时惊呆了,这条状物和“蚕”简直是太像了,尤其是首尾接连的9个腹节,惟妙惟肖,好不逼真自然。
惊叹之余,专家开始马不停蹄对这“金蚕”展开了研究,听说谭福全是在石泉镇的河边捡到的时,专家立马有了线索,翻阅石泉县志得知,原来早在汉武帝时期,石泉人民就以养蚕为生了。
只不过,那时养蚕收入微薄,百姓日子过得捉襟见肘,后来随着丝绸之路打通,中国丝绸远销海外,汉武帝为了鼓励当地百姓继续养蚕大量养蚕,最终下令铸造鎏金铜蚕,奖励给各地养蚕大户。
这么看来,谭福全手里的这件条状物根据其形态,出土地点,以及制作工艺,确定就是“鎏金铜蚕”没错了。
当专家问及愿不愿意将此文物上交时,谭福全却提了个不情之请:他希望得到200块的奖励用来给病床上的妻子看病。最终专家感念他重情重义,于是,马上向上级申请了200块奖金交给了谭福全。
如今,这件“鎏金铜蚕”就收藏在陕西省博物馆,有看到过的朋友吗?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