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央行从2000年开始下场购买日本股票,现在手中股票市值已经超过股市总市值的5%,甚至成了很多著名企业的大股东,比如优衣库。那么,我们能不能效仿日本,也进行类似的操作呢? 之前很多互联网大厂做的风生水起的时候,我们都眼馋好处都被国外那些股东拿去了,而没有把他们就在自己这里。 现在好几个已经回归到港股,而且估值非常低,那么我们为什么不能在这个时候去大手笔持有?这样不但可以分得这些公司未来的利润,同时也不必纠结民企和国企的问题。是不是一举两得呢?当然,这只是一个不太成熟的想法,可操作性有多少不太清楚。但我知道,拿企鹅来说,最大的股东在南非,而且一直在减持,是否可以把那边减持的份额都接过来呢?至少个人认为,这里面有好几个企业,对于未来科技的发展以及产品的应用会有很大的贡献,何不趁现在低估,直接入驻? 未来发展高科技,银行已经无法起到房地产时期的作用,因为高科技公司很少会有实物抵押。所以风险投资必须要尽快发展壮大,而这些企业都有很大的风投份额,所以这完全可以成为一个考虑的方向,为将来的科技转型提前做好铺垫。
评论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