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霞育儿网

国民党将领被俘后拒写悔过书,直言:是毛主席没带好我,结局如何

【前言】1959年,在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监狱负责人找来一位叫文强的国民党战俘谈话,在交流过程中,负责人建议文强写一

【前言】

1959年,在北京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

监狱负责人找来一位叫文强的国民党战俘谈话,在交流过程中,负责人建议文强写一份认错反省的材料。

文强对监狱长的提议一口回绝,他直言不讳地说:"是毛主席没教好我......要写也该让毛主席、周总理来写......"

文强到底是什么来头?他不仅不肯写检讨,还公开表示“毛主席没把我教好”。他跟毛主席、周总理之间到底有什么瓜葛?要了解这些,得从他的人生经历讲起......

【革命岁月】

1907年,文强在湖南长沙的一个文化氛围浓厚的家庭出生。他的父亲文振之和孙中山等人关系很好,而他的姑姑就是毛泽东的母亲文七妹。因此,文强从小就亲切地称毛泽东为“毛大哥”。

毛主席比文强大14岁,经常爱逗这个弟弟玩。文强性格很犟,总爱跟"毛大哥"顶嘴。不过他俩来往密切,感情特别好。正是在表哥毛主席等共产党人的影响下,文强最终投身革命事业。

1925年6月,文强在长沙艺群美术专科学校学习时,经毛主席的同学夏曦引荐,加入了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随后听从夏曦的建议,报名参加了黄埔军校的招生考试。

文强在黄埔军校第四期招生中表现出色,以第三名的好成绩顺利入学。当时和他一起考进去的还有周恩寿和林彪等知名人物。他们被分在同一个班级,文强还被选为班长。正是在这段学习期间,他通过周恩寿的介绍,有幸结识了周恩来总理。

1926年1月,文强、周恩寿和林彪等人在周总理的见证下,正式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党员。

从那以后,文强的本事慢慢被周总理看中,周总理对他格外器重。

有一次开会,周总理来给学生们做报告。报告开始前,他问在场有没有人会速记。文强之前在长沙艺专读书时学过这门技能,就立刻举手回应。周总理把记录的任务交给了他。报告结束后,周总理离开了会场。第二天天刚亮,文强就把整理好的速记稿送到了周总理那里。

周总理拿到手后仔细瞧了瞧,连连点头称赞:"很好,很好,你整理得真不错!"

从那时起,文强就专门负责为周总理做会议记录。没过多久,黄埔军校的邵力子处长也看中了文强的才能。就在文强刚加入共产党后,邵力子又把他介绍进了国民党。那时候,和不少黄埔军校的师生一样,文强也成了那个特殊时期里,同时拥有国共两党党员身份的"双党"成员之一。

在黄埔军校学习时,文强结识了不少共产党的杰出人物,不仅有周总理,还有邓演达、彭湃、恽代英等人都曾教导过他,这些人对文强坚定革命理想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1926年"中山舰事件"发生后,蒋介石下令黄埔军校的学员只能加入一个党派。当时像文强这样同时加入共产党和国民党的学生不在少数,面对这一命令,他们不得不做出选择,决定自己未来的道路。

文强经过一番激烈的思想斗争,最终下定决心退出国民党,并在黄埔军校公开承认自己是共产党员。这个决定对年仅19岁的文强来说,无疑是他人生中最重要的转折点。

1926年7月,黄埔军校的学生提前毕业,投身北伐战场。文强被安排到宣传大队当宣传员。到了9月,北伐军推进到武昌城下,文强跟着朱德转战四川。他在杨森任军长、朱德任党代表的国民革命军第20军里,担任组织科长,同时还是中共地下支部的宣传委员。

1927年,蒋介石发动了"四一二"政变,对共产党人展开残酷镇压。时任国民党第20军军长的杨森迅速在部队内部展开清除共产党人的行动。由于文强的共产党员身份众所周知,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他不得不匆忙离开部队。

1927年8月,文强参与了南昌起义。起义失败后,他经过香港逃到上海。由于当时形势危险,按照中央指示,他被安排回老家等待下一步行动。于是,文强悄悄回到长沙,在老家藏了半年,期间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

过去六个月,文强一直想方设法联系党组织,可始终没收到任何回信,无奈之下,他只能选择铤而走险,动身前往四川。

1928年,文强拿着母亲给的金圈子当盘缠,去了四川万县和重庆。可那边查得太严,他只好赶紧跑到成都。就在他因为找不到党组织而心灰意冷时,碰巧遇到了黄埔军校的老同学廖宗泽,当时廖宗泽是中共川西特委兵委书记。在廖宗泽的帮助下,文强终于重新回到了党组织。

文强重新回到党组织后,对革命的信心更加坚定。在接下来的几年里,他一直勤奋工作,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由于表现突出,他在党内获得了重要职位。

谁也没料到,没过多久,在廖宗泽的再次“协助”下,文强竟然调转枪口,与共产党和老百姓成了对头。

【误入歧途】

1931年秋天,文强因为被叛徒告密,在重庆中山公园被刘湘的军阀部队抓获,关押了一些日子。面对国民党的威逼利诱,文强始终没有低头认输。没过多久,地下党组织就成功把他救了出来,让他重获自由。

文强被捕后没多久就回到了党组织,但四川省委的主要领导对他被捕和获释的经过产生了误会,因此给了他留党察看一年的处罚。文强觉得非常冤枉,但无论他怎么解释都没用。经过一番考虑,他气不过,给省委领导留了一封信,然后带着妻子去上海找周总理,想为自己讨个说法。

文强去上海找周总理那会儿,正赶上顾顺章和向忠发接连叛变。为了安全起见,周总理不得不切断所有对外联系,连旧的联络方式也全部作废了。这样一来,文强既找不到周总理,也联系不上党组织。

文强本打算向党中央反映自己的冤情,没想到这个举动反而变成了脱离党组织的实际行动。就在这期间,四川省委也正式决定取消他的党员资格。

文强在一篇文章中公开批评了湖南省主席何键,何键读完后非常生气,马上命令手下逮捕文强,要依法处置他。

文强一看到通缉令,立马从长沙跑到了南京。就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候,他又碰上了廖宗泽。不过这时候的廖宗泽已经不在共产党了,而是加入了国民党的军统。

听说文强处境危急,廖宗泽再次伸出援手。在他的帮助下,文强化险为夷,可这次援助却让文强误入歧途。

1936年,经廖宗泽大力推荐,文强与军统头子戴笠见了面。由于文强在黄埔军校念过书、参加过北伐战争、加入过国民党,这些背景让戴笠对他特别看重。再加上文强以前还是共产党的高级干部,戴笠更是高兴得不得了。他满脸笑容地对文强说:

我觉得你之前的方向可能不太对,现在咱们的领袖正带领大家重振国家......

戴笠话音刚落,便提议让文强去杭州警官学校工作。文强听了却一脸为难,无奈地说:“我现在还被国民党通缉呢,哪敢去政府单位上班啊。”

“别担心,这事我肯定给你搞定。”戴笠马上接话。

为了让文强顺利加入国民党,戴笠出面组织,找了五个黄埔军校的同学一起作证,证明文强已经和共产党划清了界限。随后,张治中签署了文件,撤销了对文强的追捕令。就这样,文强正式进入军统局,在警官学校当起了老师,并通过张治中等人的推荐,重新成为了国民党的一员。

文强再次回到国民党后,在戴笠的帮助下,他的仕途一路顺风顺水,职位不断提升。

抗战打响后,国共两党再次联手合作。当时,周恩来总理派人去说服文强回归队伍,可文强没同意,结果白白浪费了一次改邪归正的好机会。

早在之前,文强在上海碰到了他的黄埔军校老同学袁国平。袁国平告诉他,周总理知道他的情况后,马上给他平反了,还希望他能重新回到共产党的队伍里。不过,那时候的文强已经对重新回到党组织失去了信心。

文强虽然不想再回到共产党的队伍里,但他给自己定下了一条底线:不管发生什么,都不会背叛共产党和同志,始终把共产党当朋友而不是敌人,大家齐心协力一起打鬼子。

1946年3月16日,戴笠在南京板桥镇岱山因飞机失事去世。他的突然离世让军统内部陷入混乱,很快分成了三个派系。文强作为重要人物,成了各派拉拢的目标。但他对派系斗争毫无兴趣,反而产生了离开军统、转投正规军队的打算。

1948年8月,文强靠着和湖南省主席、长沙绥靖公署主任程潜的老乡关系,调到湖南绥靖公署当上了第一处的中将处长兼办公厅主任,从此彻底离开了军统系统。

那年9月,文强接连收到蒋介石和徐州"剿总"副司令杜聿明的信件,信中明确要求他立即前往徐州,担任"剿总"前进指挥所的副参谋长一职。

1948年11月,文强在淮海战役中参战时,林彪亲自给他写了封信,劝他投诚到解放军这边来。不过,文强又一次没有接受这个建议。

第二年一月,文强在淮海战役中和杜聿明等人被解放军抓住,之后被送到潍坊和济南的战俘营进行改造。

周总理在济南期间,从战犯名单里看到了文强的名字,专门让第四野战军12兵团的司令员兼政委肖劲光去探望他。肖劲光见到文强后,直接告诉他:“周总理发了电报,邀请你去北京。”

肖劲光安排四名警卫将文强护送至北京。抵达后,文强满心期待能马上见到多年未见的恩师周总理,然而事与愿违,他被直接押送到德胜门模范监狱,并获得了72号囚犯的身份。就这样,文强开始了长达26年的战犯生活。

【战犯生涯】

1949年,公安部接管了国民党在北平的"第二模范监狱",将其改造成专门关押和改造战犯的场所,这就是后来的功德林战犯管理所。这里关押了不少国民党的高级将领,像杜聿明、黄维、范汉杰、宋希濂、王耀武、李仙洲这些大人物都曾在这里待过,文强也是其中之一。

1959年,新中国迎来了十周年华诞。在毛主席的提议和宽容政策下,党中央决定对首批战犯实施特赦,以此作为国庆献礼。

本以为靠着和毛主席、周总理、朱德、林彪这些大人物的特殊交情,文强肯定能成为第一批被放出来的战犯,可没想到这份名单里压根没他的名字。

在接下来的二十多年中,中央政府陆续特赦了多批战犯,但文强始终不在名单之内。他在监狱中度过了整整26个春秋。直到1974年,周恩来总理向毛泽东主席建议无条件释放所有在押战犯。最终,1975年3月19日,文强终于获得特赦,重获自由。

按照常理推断,文强就算没赶上第一波特赦,至少也该在随后的几批中获得释放。但奇怪的是,他为什么偏偏成了最后一批才被特赦的战犯呢?

其实在1959年,监狱长就找过文强谈话,让他写悔过书。文强毫不犹豫地拒绝了,他说:"我始终热爱国家和人民,没干过坏事,既没杀过共产党,也没破坏过组织。我过去是党员,后来离开是因为实在走投无路。要是当时不走,可能我早就没命了。我对自己做的事问心无愧。"

看到文强这么固执,监狱长也没多说什么就走了。过了几天,他又来找文强,还是让他写悔过书。可文强还是老样子,他说:“毛主席是我表哥,朱老总是我领导,周总理是我老师和入党介绍人,刘副主席和我同乡,林彪是我同学。这么多共产党大人物都跟我有关系,结果我却成了国民党,这能怪我吗?要写也该让毛主席、周总理他们写,反正我是不会写的。”

在文强的坚持下,从1959年12月4日到1966年,一共有六批战犯获得了特赦,但文强的名字一直不在名单上。直到1975年,最后一批战犯被释放,他才终于重获自由,走出了监狱。

文强获释后,周恩来总理已经重病在床。总理在病房里见了这位学生,这是他们师生分别44年后的重逢,也是此生最后一次见面。看到文强,总理微微叹息,略带责备地问道:“你怎么不早点写认错书呢?”

望着病榻上虚弱不堪的周总理,文强不禁潸然泪下,过了好一会儿,他声音颤抖地说:“老师,是我糊涂,走错了路,实在没脸去见表哥毛主席!”

战犯获得特赦后,可以自主决定在哪里生活。当时文强有个儿子和一个弟弟在美国,还有个弟弟在台湾。面对这些选择,文强这样表达了他的想法:

我就留在大陆生活,既不出国,也不去台湾。

没过多久,政府把文强调到全国政协担任文史专员,每月工资200块钱。

1985年,文强到了美国,见到了老同学蒋志云。蒋志云一见到老师,就说道:

"老师,你在台湾有一百万美元,这是你在内地服刑时,台湾那边给你发的'薪水'。"

听到这句话,文强立马毫不犹豫地回答道:

“我要是收了这笔钱,别人肯定会觉得我是个见钱眼开的人,这不仅对不起咱老祖宗,更对不起文天祥的英名,所以这钱我坚决不能要!”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文强常常回忆起想要重新加入共产党的心愿,他总是愉快地表示:“自从1949年1月10日我被捕以来,我感觉自己始终生活在党的光辉之下。我家族中连续20代都没有人活过90岁,而我现在已经90多岁了,依然健在,这都要感谢共产党的恩泽......”

2001年10月22日,文强走完了94年的人生旅程,他的一生充满波折与传奇,最终画上了句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