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县曾经竟然有抗日军政大学,不在信阳不在竹沟您知道在哪里吗?
河南一县竟然有共产党的抗日军政大学?不在信阳不在竹沟您知道是哪里吗?
河南的一个小县城这里曾经是豫皖苏革命根据地,在革命战争抗日战争时代共产党在这里建有一所培养军事人才的学校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你知道是哪里吗?
位于豫皖苏交界的永城市除了有闻名遐迩的芒砀山风景区还有抗大四分校遗址。彭雪枫将军率领新四军游击支队挺进豫东敌后,开辟了以永城为中心的豫皖苏抗日根据地,1939年2月,中共豫皖苏省委在永城书案店建立。 1940年3月18日,新四军游击支队随营学校在永城市李寨镇麻冢集扩建为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即陆军指挥学院的前身,培养了各类人才3600余名。当年为部队和豫皖苏边区培养了大批军政干部,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现在这里已经成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位于永城市李寨镇曾楼村的千年银杏树见证了烽火四起的战争年代抗日军政大学第四分校成长经历。相传此树为东汉时期曹操命人栽植,距今2000多年。1940年夏天,新四军抗大四分校学员曾经在此树下习、聚会、议事,一些树干还做成了手榴弹柄和枪托,是名其实的“革命树”“抗日树”。目前,这棵树高26米,胸围6.5米。2008年8月被河南省人民政府命名为“省级文物保护单”,并纳入“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古树名录”。
当年为解决水患问题,彭雪枫带领游击支队和当地群众开挖的那条长约10公里、自李寨村经皖北涡阳县新兴集、最后流入淝河的河,也因为这段特殊的历史被赋予了带着红色情感的名字“新四沟”,为此,永城市李寨和新兴集百姓还分别在两地立碑纪念。直到今天彭雪枫,兴修水利、军民鱼水情、卖战马度饥荒等英雄故事还在豫东大地广为流传。
红色血脉奔流不息,红色基因星火相传1944年9月11日,37岁的彭雪枫在夏邑县八里庄战斗中不幸牺牲。为了纪念他,永城县曾经更名为雪枫县,抗大四分校命名为雪枫军政大学。
发表评论: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