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36家核心企业的对华经贸之行,说黄就黄了。原定11月25日出发,

烟雨评社 2025-11-28 09:46:46

日本 36 家核心企业的对华经贸之行,说黄就黄了。原定 11 月 25 日出发,丰田、索尼、三菱重工这些行业龙头都在名单里,临门一脚却被紧急叫停。 这波突然的变故并非毫无征兆,根源在于日本首相高市早苗在国会答辩时的危险言论——她公然将日本的未来与台海局势捆绑,甚至暗示可能武力介入,这种触碰中国核心利益的表态,直接让中日经贸合作的氛围降到冰点。 这场本该敲定多项合作的行程,背后藏着密密麻麻的准备痕迹。参与组织的行业人士透露,光是前期筹备会议就开了 17 次,签约台都已经搭好。 丰田原计划在上海投建百亿级新能源工厂及电池研发中心,索尼苏州半导体工厂扩建也进入环评阶段,双方本打算签署 12 项智能网联汽车、第三代半导体合作备忘录。 多家中方企业甚至暂停自主研发项目等待技术对接。谁都没料到,一场政治言论引发的波动,让这些实打实的合作全成了泡影。 事儿的源头,直指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近期的争议言论。她不仅在历史问题上淡化侵略行为,试图为二战侵略行径洗白,更在公开场合将台湾问题定位为 “国际问题”,这种直接踩线的举动迅速引发连锁反应。 中方不仅 “婉拒” 了这批企业的访华申请,原定的中日文化部长会议也被紧急叫停,连日本水产品的进口都同步暂停,影响从政治圈一路扩散到经济、文化和民间交流层面。 《朝日新闻》直言,这是近年来中日关系中最冷的一次 “温差反转”,一个月前还在谈深化合作,如今却陷入 “全面暂停”。 日企的慌乱不是没有原因,他们对中国市场的依赖早已深入骨髓。制造业领域里,中国既是最大消费市场,也是关键原材料供应基地,稀土、镓、锗这些高科技必备元素,日本 60% 以上都从中国进口。 丰田在华有 9 家独资公司、15 家合资公司,一级供应商超 800 家,带动上下游五千余家企业,这样深度嵌入的供应链根本没法轻易剥离。 即便日本政府 2020 年就提出 “中国 + 1” 战略,想转移产业链到东南亚或印度,但这些地方要么基础设施薄弱,要么政策不稳定,根本撑不起复杂的供应体系,日本经济产业省的报告也承认,五年内仍将高度依赖中国市场。 负面影响已经开始显现。日经指数短期内跌幅超 2%,与中国市场关联紧密的股票被集中抛售,国债收益率飙升至 2008 年金融危机以来的高位。 企业层面更不好过,丰田电装的镓材料库存只够维持 3-5 个月,索尼 CMOS 传感器成本被迫上升 12%,部分生产线只能转移到越南。 2012 年钓鱼岛争端时,日本车企在华销量暴跌 40% 的记忆还在,而现在中国既是世界工厂也是最大消费市场,日本经济结构早已无法轻易 “切割”,这次停摆可能让 2025 年中日技术合作项目同比减少的 31% 数据雪上加霜。 有意思的是,日企阵营已出现分化。三菱电机、日立逆势加码在华研发中心,东丽、旭化成近一年对华投资超 30 亿元,押注中国新能源市场。 另一些企业则尝试 “战略撤退”,松下把动力电池产能转去墨西哥,夏普扩大马来西亚封装规模,但供应链重构的额外成本吞噬了 15% 的利润,显然不是长久之计。这场突然叫停的行程,或许正给日本敲响警钟:经济合作需要政治基础,踩错红线就得付代价。 日本企业夹在中间,左右为难,政治上的表态或许能赚点短期关注,但带来的经济损失,会直接影响日本核心产业的实力,日本决策者现在得好好琢磨,怎么在国家安全和经济发展之间找个平衡点,这道题躲不开也绕不过。

0 阅读:3

猜你喜欢

烟雨评社

烟雨评社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