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比奥骨子里是建制派,跟特朗普大相径庭,作为俄罗斯内奸的特朗普,也深知这一点。所以最初对外宣称卢比奥参与了28条起草,就是为了甩锅给卢比奥,让他给特朗普挡枪,避免引起公众对特朗普跟俄罗斯关系的猜想。 上面这段是网上广泛流传的版本,真假难辨,但足够说明一种气氛:两边都在找替罪羊。卢比奥的操作更像自保。他先走非公开渠道,打给参院同僚,把“28条”撇清,只承认“看过,不等于背书”。等到特朗普阵营加压,他又不得不点头,说自己“参与过讨论”,但立刻扔出“19条”的替代版,核心是把最激进的部分剪掉,这其实是划界线。 问题来了,他到底要不要摊牌?我看他不会立刻辞。他更可能选择拖,把战线拉长:一边向建制派金主证明“我没倒向极端”,一边向基层解释“我只是让方案更能落地”。这种两头安抚,如果内部没实锤泄露,短期能撑住。 可变数在两处。第一,是不是有人握有施压通话的录音。如果有并且放出来,特朗普会把锅再甩回去,说“都是团队协调”,卢比奥则会被定性成“两面派”,舆论会很难看。第二,党内第三股势力会不会趁机收割。例如一些还没表态的大佬,只要一句“需要新的方向”,就能让卢比奥的位置更尴尬。 “19条”其实是信号:规则还在,底线还在,不跟着撞墙。特朗普阵营不吃这一套,他们要的是彻底跟随。两边逻辑不一样,迟早要分手。现在看,分手方式不是撕破脸,而是用流程把彼此架在台面上:开听证、拉评估、请智库背书,让事情变得复杂、变得慢。 从观察者角度,我不觉得卢比奥是烈士,他更像算计派。他知道正面对撞赢不了,就用制度细节把节奏抢回来。这个打法不是漂亮仗,却是有效仗。至于他会不会辞?如果“录音”不存在、金主不抽走、基层反弹没形成合力,他能熬过这一轮;但一旦出现任意两项,他会选择体面退场,把话说成“为大局让路”。 接下来看两点:媒体会不会放出新料,和谁先抢到叙事权。如果哪天你看到某位重量级参议员公开站队“支持19条”,那就是风向转了。反过来,如果社交平台统一口径把“28条”钉在卢比奥身上,舆论场就会锁死。真相有时不重要,重要的是谁先把标签贴牢
特朗普被问:按照你们的协议,乌克兰给俄罗斯的土地是不是太多了?特朗普的回答真的很
【38评论】【4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