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想死,就不要发动战争!多家美国媒体呼吁中国:一旦中美战争不可避免,呼吁中国不要打击美国军人,不要攻击美国本土。感觉有点滑稽,战争就是你死我活,居然不让打击敌方军人不攻击敌方本土。这样的言论引发了一场轩然大波。 2023年初,美国空军机动司令部司令迈克·米尼汉将军写了一份内部备忘录,直言不讳地说他的直觉告诉他,中美会在2025年打起来。这份文件一泄露,立马在网上炸锅了。米尼汉在里面要求手下军官们赶紧加强射击训练,还特别强调要瞄准头部,提高实战杀伤力。国防部赶紧出来灭火,说这是他个人观点,不是官方立场。可这事儿一出,就跟扔了颗深水炸弹似的,搅得中美关系更紧张。转眼到2025年,美国几家媒体突然集体变调,从之前天天喊打喊杀,转而开始“求饶”了。《新闻周刊》《华盛顿时报》这些大报接连发文,核心意思就是:万一台海或南海真闹起来,中国能不能别打我们本土,也别直接针对美军士兵啊?这听着多荒唐,战争哪有单方面立规矩的道理?明明是自己到处挑事儿,现在倒好,求对手手下留情。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挺简单的,美国人过去打仗从来不手软。二战扔原子弹给日本,广岛长崎瞬间灰飞烟灭,几十万人没了命;越南战争的“滚雷行动”把北越的城市和村庄炸成废墟,还扔橙剂,害得当地人到现在还在遭罪。伊拉克和阿富汗呢?美军轰炸不分军民,平民伤亡上万,布朗大学统计过,从2001年起,美国主导的冲突直接杀了94万平民,间接死亡高达三四百万。这些事儿搁谁身上都咽不下这口气。可现在轮到自己可能挨打了,美国媒体就急眼了。兰德公司一份报告《与中国开战——想不敢想之事》里头明摆着写,中国常规武器打不到美国本土,但美国对中国的打击会全面展开。这双标玩得飞起,一边承认自己会猛轰对方,一边求中国别还手。难怪网友们看热闹不嫌事儿大,直呼这帮人这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说白了,美国这套说辞的根儿在于自家底气不足了。过去几十年,他们横行全球,因为本土没人够得着。苏联有核弹,但门槛高;伊拉克阿富汗更别提了,导弹都飞不到美国西海岸。现在不一样,中国东风系列导弹能直捣太平洋上的美军基地,高超音速武器让他们的反导系统像筛子一样漏风。2025年5月,美国空军准将道格·威克特在加州爱德华兹空军基地开会,召集地方官员,警告说一旦台海开战,西海岸港口48小时内就得瘫痪,供应链从洛杉矶到纽约十天内崩盘。这不是空穴来风,西点军校报告也指出,中国能用持久干扰打断美本土决策链,应急服务直接歇菜。国内呢?越战死了5.8万美军,社会到现在还心有余悸;阿富汗伊拉克的消耗让老百姓对海外打仗反感得要死。哪怕丢几十个士兵,也够引发舆论风暴,选举都得晃荡。 这呼吁一出,轩然大波是肯定的。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2025年10月例行记者会上被问到,直接甩了十六个字:“中国不惹事,也不怕事,主权领土完整不容侵犯。”中方记者鼓掌,外国媒体面面相觑。环球时报分析说,这事儿暴露了美国对华政策的漏洞,国会和政府得赶紧补窟窿,摆出铁板一块的强硬样儿。可实际情况呢?2025年11月,美军印太司令部突然取消菲律宾海的大规模登陆演习,理由是“避免意外升级”。舰艇从珍珠港返航,水手收缆绳,引擎低吼。国务卿在东京记者会上被追问本土话题,额头冒汗,只挤出一句“致力于和平解决分歧”。那些媒体呢?《国家利益》把相关文章全下架,编辑说明说“此类假设不符现实”。米尼汉将军年底提前退休,拖着行李箱走人,没接受采访。 这波操作本质上是美国试图给潜在冲突套枷锁。一边在台海和南海派军舰军机高频侦察,联合盟友演习,在中国家门口搞“印太防线”;一边用舆论施压,让中国自我限制。2023年,美军MQ-4C无人机专挑深夜往台海晃悠,摸底子练实战。2025年,中国在南海用水炮撞菲律宾船,美方谴责中国“破坏稳定”,却不提自己军舰天天穿越。国际法上,《日内瓦公约》讲对等原则,没哪条说一方能要求对手不打自己。战争残酷,你不打我我就打你,没特权条款。专家李海东在环球时报上说,中美有个底线,就是不打仗,这底线对竞争有“护栏”作用。 我国态度一直稳,和平发展是目标,互利合作是方向,不首先挑衅是负责任大国的样子。但核心利益碰不得,主权红线越不过去,对方一再越线,就得坚决维护。想降风险,美国得先停手:别在敏感水域空域高频挑衅,建立危机沟通热线,空海意外相遇规则,演训通报;把对话重心转到经贸、气候、公共卫生这些共同利益上,减敌意存量。2025年3月,中国驻美大使馆在X上说,如果美国想要关税战、贸易战或其他任何战争,我们准备好战斗到底。这不是吓唬人,是回应特朗普加码关税的反击。中国强调已做好各种战争准备,但军事准备和真打是两码事。北京塑造稳定和平形象,指责美国卷入中东乌克兰,可一旦被逼到墙角,反击权谁都不能放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