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 190 多个国家中,真正能被称作 “领土大国” 的,只有 6 个:俄罗斯、加拿大、中国、美国、巴西、澳大利亚。 俄罗斯以 1709.82 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稳坐头把交椅,相当于两个中国加起来还要大。这片横跨欧亚的土地最特别的就是资源储备,仅西伯利亚地区就藏着全球 22% 的石油和 45% 的天然气,贝加尔湖更是占了世界淡水储量的五分之一。 更值得一提的是其战略纵深,当年拿破仑和希特勒的军队都曾止步于此,广袤的国土让侵略者的补给线不断拉长,正如学者摩根索所说,辽阔领土最终会 “吞噬征服者的力量”,这种地理优势成了天然的国防屏障。 排第二的加拿大常被调侃 “面积大但人太少”,998.47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只住着 3800 多万人,大部分人口集中在与美国接壤的南部狭长地带。 不过这片看似 “地广人稀” 的土地藏着宝贝,阿尔伯塔省的油砂储量仅次于沙特,安大略省的镍矿产量占全球 15%,北部的针叶林更是世界最大的木材储备库。 有意思的是,加拿大的领土争议极少,与美国的边境线是全球最长的不设防边界,这种地理环境让它能安心发展资源经济。 中国的 960 万平方公里版图藏着最丰富的地理多样性,从海拔 8848 米的珠峰到低于海平面 154 米的吐鲁番盆地,从东北的黑土地到南海的珊瑚岛礁,几乎囊括了所有地貌类型。 这种多样性带来了资源的全面性:山西的煤炭、江西的稀土、南海的油气,还有占全球 10% 的耕地养活了 14 亿人口。 历史上,这片辽阔疆域多次展现出战略价值,抗日战争时期,日军虽占领了城市和交通线,却始终无法掌控广大乡村,最终陷入持久战的泥潭,正应了 “东方不亮西方亮” 的回旋空间优势。 美国的 937 万平方公里领土堪称 “上帝眷顾”,本土东西两侧分别濒临大西洋和太平洋,南部紧邻墨西哥湾,漫长的海岸线让它拥有众多天然良港。 中部的中央大平原是世界最肥沃的农业区之一,仅爱荷华州一年的玉米产量就能满足全球 10% 的需求。 更关键的是其领土完整性,本土没有任何分裂势力,阿拉斯加还扼守着北极航道的入口,夏威夷则是太平洋的战略支点,这种地理布局让美国既能掌控两洋贸易,又能辐射全球军事力量。 巴西以 851.58 万平方公里的面积稳居南美第一,亚马逊雨林占了国土的 60%,这片 “地球之肺” 不仅调节着全球气候,还藏着 250 万种昆虫和上万种植物,是全球最大的生物基因库。 巴西高原上的铁矿储量占全球 30%,且品位极高,直接带动了钢铁产业发展,里约热内卢附近的油气田更是让巴西成为南美唯一的石油净出口国。 不过巴西的领土开发集中在东南沿海,广阔的内陆雨林仍保持着原始状态,为未来发展留下了巨大空间。 最后一个澳大利亚独占整块大陆,769.2 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上没有任何邻国,这种 “大陆孤立性” 让它远离地缘冲突。 虽然 70% 的土地是干旱或半干旱地区,但地下资源极其丰富,锂矿储量占全球 58%,铁矿石出口量占全球 60%,被称为 “坐在矿车上的国家”。 更特别的是其海洋领土,周边的珊瑚海和塔斯曼海渔业资源丰富,达尔文港还是连接亚太与印度洋的航运枢纽,这种 “陆域 + 海洋” 的双重优势让澳大利亚在资源贸易中极具话语权。 这六个国家的共同点不仅是面积辽阔,更在于领土赋予的综合国力根基。广阔国土往往与丰富资源相伴,为经济发展提供原始动力;战略纵深则在国防上形成天然优势,让国家在危机中拥有更多缓冲空间。 不过领土价值并非只看大小,像加拿大北部的冻土、澳大利亚的沙漠,经济开发价值相对较低,但即便如此,这些 “待开发区域” 依然是未来的战略储备。 从 19 世纪美国购买路易斯安那领土跃升为强国,到如今各国争夺北极航道,历史早已证明,领土幅员始终是国家实力的重要密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