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伟达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困境。作为全球AI芯片的领军企业,它在中国市场的份额持续萎缩,每个季度损失高达数十亿美元的收入。 造成这一局面的因素主要来自美国芯片出口禁令。美国政府通过出口管制限制英伟达向中国销售其最先进的芯片,中国方面也在积极推动 AI 芯片技术自主,担心过度依赖美国技术会危及自身科技安全。 在这场博弈中,H200芯片成为焦点。这款芯片的性能远超此前特供中国的H20芯片六倍之多,能够支持复杂的大模型训练。然而,H20芯片因性能限制和安全漏洞问题,已被中国主要客户逐渐弃用。 决策的天平掌握在特朗普总统手中。美国财政部长卢特尼克明确表示,是否批准H200对华出口的最终决定权在白宫。这一表态将英伟达的命运与政治决策紧密相连。 数据显示,英伟达在中国市场的收入占比已从2023年的21.5%骤降至5.3%,潜在损失超过80亿美元。若当前趋势持续,这家芯片巨头恐将彻底失去中国市场。 美国内部对此存在明显分歧。部分官员支持有限度地解禁H200,认为这既能维持技术优势,又可避免中国完全转向国产芯片。然而,强硬派坚决反对任何妥协,担忧会助长中国的AI军事能力。 与此同时,中国正在加速技术自主进程。华为的昇腾系列芯片已实现90%以上的CUDA兼容性,推理性能接近英伟达产品。阿里巴巴、腾讯等科技巨头正积极转向国产芯片解决方案。 在能源战略方面,中国通过绿色电力补贴和先进冷却技术,将AI算力的综合成本压低至比美国低37%的水平。在宁夏的清洁能源环境中,华为芯片的能效表现甚至超越了英伟达。 展望未来,可能出现三种情景:最佳情况是H200获得出口许可,英伟达重获市场准入;最差情况是禁令持续,中国完全实现技术自主;折中方案则是允许销售旧款芯片,但最新技术仍受限制。 这场博弈的结局将重塑全球AI产业格局。随着中国在“技术自主+能源创新”道路上的坚定前行,英伟达必须把握有限的时间窗口,提供真正具有竞争力且符合监管要求的产品方案,而非经过多重妥协的“阉割版”解决方案。英伟达公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