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4日,德媒刊文声称,中国当下面临两个道路选择。其一是,收复台湾。其二是,

云海澄碧翠 2025-11-26 11:31:17

11月24日,德媒刊文声称,中国当下面临两个道路选择。其一是,收复台湾。其二是,进一步进行内部改革。德媒还危言耸听,表示要是中国冲动行事,想在台海动真格的,就会像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那样,看似强硬,实则露怯,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这话传出来,不少人听了直摇头,不是因为它多有分量,而是太像老调重弹,翻来覆去还是那一套陈年老梗。 其实这种说法,打从根上就站不住。谁规定一个国家非得在“管好自家事”和“守住自家地盘”之间做选择?这就好比说一个人,要么好好上班赚钱,要么保护自家房子,不能两样都干。可现实里,哪有这么荒唐的道理?房子都保不住,赚再多钱又能怎样?风一吹,全打水漂。 中国这些年走的路,早就把这个问题回答了。一边推进改革,优化营商环境,推动产业升级,经济活力一点没减;另一边,对台工作始终没松劲,两岸交流越来越密。 光是2025年初,福建就增加了厦门到金门、马祖的“小三通”航班,每周三十班,方便两岸人员往来。平潭、福州还建起青年创业基地,吸引大批台湾年轻人来大陆打拼。 再观今日华夏家底,制造业实力非凡。小至螺丝钉,大到航空母舰,皆可实现自主制造,彰显着我国强大的工业能力与科技底蕴。工业体系完整度全球独一份。 晚清那时候,连炮弹都得买外国的,现在呢?完全不是一回事。拿一百多年前的旧剧本套今天,就像拿煤油灯照高铁,根本照不清现实。 更为关键的是,台海局势宛如一盘精妙棋局,其走向自有定数。如今,绝非任何别有用心之人妄图插手便能轻易介入其中的了。全球供应链宛如一张绵密交织的巨网,环环相扣、彼此依存。 一旦出现变故,恰似多米诺骨牌般牵一发而动全身,没有谁能够置身事外、独善其身。美国兰德公司做过多次推演,结论很直接:在西太平洋动手,代价高得吓人,经济、军事、民生全得跟着崩。那些天天喊着要“帮台湾”的人,自己国内通胀还没压下去,哪来的底气打一场万里之外的仗? 而且,回头看看历史,德国自己统一的时候,谁拦着说“先别急,把经济搞明白再说”?没有。可轮到中国,标准就变了。一边喊着“主权不容分割”,一边却要求中国在台湾问题上“克制”“让步”,这不就是双标? 中国的策略很清楚:改革不停步,发展不松劲,同时,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半寸不让。2025年初,东部战区组织多军种联合演练,航母出海,导弹试射,无人装备集群行动,全是实打实的战备动作。这不是为了打仗,而是为了让那些想插手的人知道,代价有多高。 台湾问题,绝非“是否统一”的犹疑之问,而是既定大势下“如何实现统一”的实践之题。祖国统一乃历史必然,路径探索正稳步向前。 和平的方式最理想,但前提是对方不搞分裂,外部不捣乱。只要“台独”行径不止,外部势力撑腰动作不停,我们必要的准备便一刻不可松懈、一丝不可缺失,定要筑牢防线,以保国家主权与领土完整。 日益强盛的中国,不会因专注改革而在主权问题上有丝毫退让;始终坚守统一的中国,亦不会因捍卫主权而搁置发展进程,改革、主权与发展并行不悖。这两件事,谁也别想让谁让路。

0 阅读:49

猜你喜欢

云海澄碧翠

云海澄碧翠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