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和乌克兰代表11月23日在瑞士日内瓦,就美方所提结束俄乌战争28点和平计划举行闭门会谈。 虽说美国国务卿马尔科·鲁比奥宣称和乌克兰的会谈已经取得“实质性进展”,还把11月27日定为乌方答复的最后期限,但这份由华盛顿一手主导、几乎把欧洲晾在一边的和平方案,在多数欧洲国家眼里,根本不是什么和平倡议,反倒更像一份“让俄罗斯体面撤军、让乌克兰吞下发苦果”的清单。 对欧洲来说,这份协议最让人不安的地方,其实不是具体条款,而是它的制定过程。美俄先私下沟通,再拉上乌克兰谈判,却把欧盟和北约的核心成员国排除在外——这简直是动了欧洲安全的根基。 在这场风波里,波兰的态度格外鲜明,也很有代表性。作为乌克兰的邻国,它接收了上百万乌克兰难民,又是北约东翼防务的关键支点,在波兰看来,任何牺牲乌克兰领土完整换来的“和平”,都是危险的绥靖政策。波兰外长毫不客气地直言:“这哪儿是和平,分明是投降。”华沙方面担心,一旦承认用武力抢占领土的合法性,下一个被盯上的可能就是摩尔多瓦、格鲁吉亚,甚至波罗的海三国——最终只会威胁到波兰自己的安全。更何况,这些年波兰一直全力打造“抗俄桥头堡”的形象,要是美国单方面跟俄罗斯做交易,波兰的战略价值就会被边缘化,国内政治也得承受巨大压力。 波兰也不是孤军奋战。立陶宛、拉脱维亚、爱沙尼亚这三个波罗的海国家,同样坚决反对任何没经过基辅同意的和平方案,反复强调“1991年的边界绝不能谈”。捷克、罗马尼亚、芬兰、瑞典等国也纷纷表态,呼吁和平必须建立在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基础上。英国虽然已经脱欧,但在安全问题上和中东欧国家立场高度一致,一直积极推动多边安全保障机制,明确抵制这种“特朗普式的交易外交”。 相比之下,德国和法国虽然提出了“反提案”,但更倾向于通过外交妥协尽快停火,这种态度被东欧国家批评为“没吸取历史教训”。而匈牙利等个别国家,则公开支持立即停火,立场跟莫斯科颇为接近。 说到底,美国这份和平计划正在欧洲内部撕开一道深深的裂痕:一边是大国秉持现实主义,急着速战速决;另一边是直面安全威胁的前线国家,死死守住原则底线。对波兰和它的盟友们来说,真正的和平绝不能靠牺牲弱者换来——不然今天的乌克兰,可能就是明天的自己。这场关于“如何结束战争”的争论,本质上是一场更核心的博弈:未来的欧洲安全秩序,到底该由谁说了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