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两天我跑鹏厂干饭的频率太高了,先是X9增程的上市,接着就是广州车展AI发布会,

冬菱说汽车啊 2025-11-23 21:31:42

这两天我跑鹏厂干饭的频率太高了,先是X9增程的上市,接着就是广州车展AI发布会,然后黄埔工厂第一百万辆下线,小鹏的节奏拉得太紧凑。加上X9增程的上市专访,和大家简单聊聊小鹏今后的一些规划吧。首先是价格,30万级的MPV选择有很多,但如果加上辅助驾驶、最新的增程技术、后轮转向和高速爆胎辅助等等一系列的旗舰技术,其实这个优势就已经很明显了,更何况X9增程只用30.98万起。那这样的定价团队也做了解释,并不会将省下来的成本反向转移到消费者的使用体验上,而是因为小鹏过去半年来在实现了内部价格体系的自身平衡,另一方面也是最直观的,小鹏现在卖得好了,规模化效益以及技术融合上降本了。其次关于做增程的思考,大师兄上一次的回答是因为很多国家和区域,在未来很多年内电力设施还是会很差,而且国内很多地区也需要这种能源形式,所以推出增程也是基于现实情况。但这一次小鹏还重新提到了两个新的观点,第一个是整个世界(的能源结构)应该是由“纯电+混动”组合,而增程/混动则是最适合无人驾驶的,甚至在将来的机器人的体系。意味着全球市场将会是小鹏未来AI布局很大的一部分,小鹏必须要在这一代就做好技术通用储备。第二个,小鹏到现在做了11年的纯电,在纯电积累了很多技术,包括5C,快充,能耗管理,热管理等,把这些技术放在一起重新思考增程,小鹏希望能够做到真正的“纯电”,开得够远。很显然,小鹏做增程,依旧是为纯电在服务。全球化布局上同样是产品、技术先行,逐步推荐产业落地,小鹏将会在2025 年底进入 50-60 个国家地区,2026 年继续扩张,2026Q4 推出第二代 VLA 全球车型。2026 年深化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布局,含车辆及供应链落地。最后实在研发的投入方面,过去三季度小鹏大概花了24个亿做研发,到了四季度只会更高,小鹏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上是在AI上投入巨大的成本,到目前来看,收获是好的。后续的方向将会聚焦 “融合创新”,底盘、动力、制动、智驾、座舱全能力都会进行耦合研发。在那个基础之上,走向全球做更好的商业以及形成更好的壁垒,都是小鹏在接下来和未来几年努力的事情。完。

0 阅读:0
冬菱说汽车啊

冬菱说汽车啊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