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6年,陈德邻拒绝与刘胡兰订婚,17年后,他竟亲手揪出出卖刘胡兰的叛徒!  

古史 2025-11-20 17:49:59

1946年,陈德邻拒绝与刘胡兰订婚,17年后,他竟亲手揪出出卖刘胡兰的叛徒!   刘胡兰和陈德邻两个人,一个用15岁生命写就壮烈,一个用一辈子光阴守护正义。   刘胡兰的老家在山西文水云周西村,抗战爆发后,村里就飘着革命的火苗,她家对面就是地下党“敌工站”,小胡兰常跑去听抗日故事,学唱救亡歌曲。   抗日小学办起来,她才算有了正经上学的机会,那时候县长顾永田带着游击队打鬼子,还来村里宣传,在她心里种下了英雄的种子。   家里人也给她立着榜样,父亲刘景谦冒着炮火给八路军送物资,敌人来了别人都跑,他躲在树坑等敌人走了再绕山路送,从没出过差错。   继母胡文秀原是妇救会委员,嫁过来后一边纺线一边教她识字,讲的都是进步道理。   在这样的环境里,小胡兰长得分外快,10岁就当上儿童团团长,带着小伙伴站岗放哨送情报。   13岁那年八路军包围敌军,她跟着妇女队要去支前,部队首长说前线危险,她梗着脖子说:“战士们不怕,我们女民兵也不怕。”   1945年她参加妇女训练班,40多天的学习让她懂了更多革命道理,回村当妇救会秘书,斗地主、送公粮、动员青年参军,14岁就成了中共候补党员。   那年国民党反动派进攻解放区,组织要转移身份暴露的干部,胡兰子主动留下来,说:“我人熟地熟,能坚持。”   她就这么昼伏夜出传递情报,还配合队员处决了作恶的伪村长石佩怀,也招来了敌人的报复。   1947年1月11日深夜,组织通知她转移,可天刚亮,一百多敌军就包围了村子,奶奶让她躲起来,她怕连累乡亲,跟着人群去了观音庙。   庙前架着机枪和铡刀,敌人先杀了六个革命群众,轮到胡兰子时,敌特派员张全宝逼她改口不再当共产党,她眼睛都不眨:“怕死不当共产党,说吧,我咋个死法!”   她把指环、手帕和空万金油盒交给母亲,推开敌人垫在她颈间的谷草,昂首走向铡刀,那年她才15岁。   毛主席后来为她题词“生的伟大,死的光荣”,这八个字分量重千斤。   让烈士瞑目的,是陈德邻。   他是胡兰子的第一个订婚对象,当年是家长包办的婚约,陈德邻在外地工作有了心上人,回来跟胡兰子一说,姑娘通情达理,不仅同意解除婚约,还归还了聘礼,后来还去参加了他的婚礼。   陈德邻说:“胡兰子开朗,品德相当好。”这份敬重,让他在胡兰子牺牲后,多了一份旁人没有的责任。   1947年2月追悼会时,陈德邻发现不对劲:同被敌人抓走的党员石五则,为什么没被杀还帮着敌人打人?   石五则以前是农会秘书,因为包庇地主被胡兰子批评,后来被撤职开除党籍,这仇恨藏得深。   陈德邻开始查,1956年暑假找到烈士石六儿的妹妹,才拿到关键证词——石五则被关押时,把村里党员名单、谁给八路军办事全跟敌人招了。   陈德邻往上反映,从县委到中央,跑了12年才被重视。   1959年山西省委调他回去,成立专案组查,结合敌人当年的审讯记录,石五则的罪行铁证如山,1963年被依法镇压。   可这事没结束,还有个刘根生,1947年出卖了联络点,害得陈德邻爱人在内的4人被抓,解放后居然伪造履历想恢复党籍,还反咬陈德邻是叛徒。   陈德邻又查了20多年,调阅刘根生父亲——被镇压的阎匪军排长的审讯记录,上面明明白白写着“地窖子是儿子刘根生告知的”。   证据摆到省委,恢复党籍的文件被撤回,刘根生畏罪病死。   前后42年,陈德邻就干了一件事,把出卖胡兰子和战友的叛徒一个个揪出来。   胡兰子的勇敢不是凭空来的,家里长辈的担当,身边党员的引领,还有自己在斗争里的锤炼,让一个十几岁的姑娘把“信仰”俩字刻进了骨头里。   她面对铡刀不怂,不是不怕死,是知道自己守的是乡亲的平安,是革命的希望。   陈德邻的坚守更不容易,他不是大英雄,就是个普通的革命者,可他认准了“不能让烈士白死,不能让叛徒逍遥”。   那些年他被冷遇过,被诬陷过,可就是不放手,靠的就是心里那股正气。   这俩人其实讲的是一个理:英雄从不是孤立的,有舍生取义的,就得有守护正义的;有不怕死的战士,就得有不饶叛徒的“追光者”。   叛徒石五则、刘根生他们卖的不只是同志,是自己的良心,是大家用命护着的信仰。   不管过多少年,叛徒躲到哪儿,老百姓心里都有本账,正义早晚会到。   胡兰子的青春定格在15岁,可她的精神没老;陈德邻的一辈子都在追凶,可他的坚守值得所有人学。   英雄从不会被时间遗忘,叛徒也永远躲不过良心的审判。   这就是咱中国人最该有的念想——英雄要敬,正义要守。   ‌【评论区聊聊】听到这段历史故事,你心里是什么感受? (信源:【干部南下】陈德邻同志的传奇人生——吕梁政协)

0 阅读:37
古史

古史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