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5年,张治银大校喊来手下,问:“今年上报干部提升,怎么没把3师副师长傅全有

吉吉淘的过去 2025-11-20 11:28:37

1975年,张治银大校喊来手下,问:“今年上报干部提升,怎么没把3师副师长傅全有报上来?”副军长答:“傅全有干了10年副师长了,个人能力很强。”又接着讲:“为什么没报?他做事情讲原则,得罪了不少人。” 麻烦各位读者点一下右上角的“关注”,留下您的精彩评论与大家一同探讨,感谢您的强烈支持! 1975年秋天,在解放军第一军的军营里发生了一件不大不小的事。 军长张治银在审阅干部晋升名单时,发现三师副师长傅全有的名字被漏掉了。 这位副师长在岗位上已经干了整整十年,带兵打仗是一把好手,可就是太讲原则,从来不肯走关系、托人情。 张治银当即拍板,要求把傅全有的名字补上,而且还要排在第一位。 傅全有是山西崞县一个贫苦农民的儿子,1946年参军时才十六岁。 他参加了解放战争,从普通战士干起,因为作战勇敢,很快就被提拔为班长、排长。 兰州战役时,他带领一个连冲锋陷阵,为解放大西北立下了汗马功劳。 新中国成立后,他又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在金城战役中表现出色。 回国后,傅全有在部队踏实工作,一步步升到了副师长的位置。 他带兵有个特点,就是特别较真。 训练时一丝不苟,管理上严格按规章办事。 有些干部觉得他太死板,私下里叫他“铁面师长”。 但也正是这种严谨作风,让他的部队始终保持良好的战备状态。 那个年代,部队里也难免有些不良风气。 有人靠拉关系、走后门谋求晋升,傅全有却从不参与这些。 他坚信只要把工作干好,组织上自然会看到。 可这一等就是十年,同期的战友大多已经升任正师职,他却还在副师长的位置上。 张治银军长是个爱才的人,他了解傅全有的能力和为人。 在党委会上,他力排众议,坚持要提拔傅全有。 有领导提出异议,说傅全有性格太直,容易得罪人。 张治银反问道:“我们要的是能打仗的干部,还是只会溜须拍马的干部?” 就在这时,总参谋部下达了一项重要任务,要组织一次大规模登陆作战演习。 张治银当即决定把这个任务交给傅全有。 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也是一次严峻的考验。 演习成功与否,直接关系到傅全有今后的发展。 傅全有接到任务后,立即投入紧张的准备工作中。 他带领参谋人员反复研究演习方案,针对可能遇到的问题制定对策。 最大的难题是如何突破蓝军设置的轨条砦障碍。 这种用钢轨和混凝土筑成的防御工事,就像一道铁墙挡在登陆部队面前。 那段时间,傅全有吃住都在指挥所,经常熬夜研究战法。 他想起二战时期的战例,创造性地提出了用浮筒舟运送炸药的办法。 经过多次试验,终于找到了破解轨条砦的有效方法。 演习当天,东海海面上风急浪高。 傅全有沉着指挥,登陆部队按照预定方案发起攻击。 当浮筒舟成功炸开障碍时,观摩演习的首长们都露出了赞许的目光。 这次演习圆满成功,傅全有的能力得到了充分展现。 演习结束后,傅全有终于被任命为三师师长。 他没有辜负组织的信任,带领部队完成了各项任务。 1979年,他被选送到军事学院深造。 学习期间,他如饥似渴地学习现代军事理论,为以后的工作打下了更坚实的基础。 毕业后,傅全有先后担任军参谋长、军长等职。 1984年,他率领部队参加对越自卫反击战,指挥果断,战绩显著。 战场上的表现再次证明了他的军事指挥才能。 战后,他认真总结经验,积极探索现代战争规律。 1985年,傅全有被任命为成都军区司令员。 从带一个师到管一个大军区,责任更重了。 他经常深入边防一线,了解部队实际情况,解决实际问题。 在成都军区工作期间,他大力推进部队现代化建设,提高了边防部队的战斗力。 1990年,傅全有调任兰州军区司令员。 西北地区条件艰苦,他以身作则,与官兵同甘共苦。 他特别重视边防建设,经常到边防哨所检查战备工作。 有一次,他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登上海拔五千多米的哨所,看望守防官兵。 1992年,傅全有被任命为总后勤部部长。 在这个岗位上,他大力推进后勤改革,提高保障效能。 他经常说:“后勤工作事关部队战斗力,来不得半点马虎。” 他深入基层调研,了解部队实际需求,使后勤保障更加贴近实战需要。 1995年,傅全有担任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参谋长。 这是军队的最高参谋职务,责任重大。 2002年,傅全有从领导岗位退下来。 回顾他的成长历程,从普通士兵到总参谋长,每一步都脚踏实地。 特别是在副师长岗位上坚守十年,不抱怨、不懈怠,最终凭借过硬素质获得重用。 他的经历告诉我们,只要坚持原则、踏实工作,是金子总会发光。 主要信源:(李景田主编:《中国共产党历史大辞典( 1921一2011 ) 》人物卷,北京: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年4月,第501页.)

0 阅读:3

猜你喜欢

吉吉淘的过去

吉吉淘的过去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