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算是开了眼了。 丹麦给乌克兰送了8个多亿欧元的武器,结果一查账单,买单的是俄罗斯自己。就这么明晃晃地,用你的钱,买炮弹,轰你的家。怎么做到的? 这事儿说穿了就是欧盟把俄罗斯的 “冻款利息” 玩出了新花样,一套操作下来既没碰本金的 “红线”,又顺理成章把钱变成了打向俄罗斯的炮弹,丹麦这 8.3 亿欧元的武器援助不过是其中最显眼的一笔。 2022 年俄乌冲突刚爆发,欧盟就火速盯上了俄罗斯央行的海外资产,大手一挥冻结了足足 2100 亿欧元,这些钱几乎全塞进了比利时欧洲清算银行的账户里,成了动不了本金却能生钱的 “金疙瘩”。 按说这钱是俄罗斯的 “海外存款”,就算冻着也该连本带息归人家,但欧盟偏要在法律条文里抠字眼,硬是给利息安上了 “额外收益” 的名头,宣称俄罗斯没资格拿。 更有意思的是,这些被冻结的资产并没闲着,欧洲清算银行会把到期资金拿去买国债,2023 年前 9 个月就赚了 30 亿欧元利息,之后每年也基本能稳定生出这么多钱,相当于给对乌援助送来了一笔 “永续现金流”。 不过这钱怎么用,欧盟内部还吵了好一阵子。爱沙尼亚、波兰这些国家急着直接扣钱支援乌克兰,法国、德国却怕坏了金融规矩砸了欧元的招牌,最后想出个折中的办法 ——2024 年 5 月敲定把利息的 90% 用来补偿成员国的对乌军事援助,剩下 10% 给乌克兰搞财政和重建,既给了鹰派面子,又给鸽派留了台阶。 为了让匈牙利不闹事,这套方案也是磨了好几个月才达成一致,连银行的管理费都从 3% 砍到了 0.3%,还特意留了 10% 的利息当缓冲金,怕哪天和俄罗斯打官司输了赔不起。 这套机制一落地,丹麦就成了积极的实践者。2025 年 11 月,丹麦直接宣布完成了 8.3 亿欧元的武器交付,明说钱来自冻结资产的 “意外收益”,这已经是欧盟第二次这么操作了。其实不止丹麦,德国 2025 年 11 月也追加 1.5 亿欧元买美制武器援乌,这笔钱迟早也能从利息池里报销。 欧盟更早就放出话,2025 年每月要给乌克兰 15 亿欧元,全年 180 亿欧元全靠这些利息撑着,2025 年 11 月刚拨付的 41 亿欧元贷款,同样是用利息来兜底偿还。 这还只是欧盟的手笔,加上美国玩得更溜。七国集团跟着欧盟学样,2024 年 6 月就同意用俄罗斯的利息做担保给乌克兰放贷款,总额高达 500 亿美元。美国自己就包了 200 亿,搞了个 40 年期限的贷款,利率比美国国债还高 1.3 个百分点,却规定本金利息全用俄罗斯的利息还,等于让俄罗斯给乌克兰的贷款 “买单”。 2024 年底,乌克兰已经拿到了美国这笔计划里的 10 亿美元, Zelenskyy 还特意发文强调 “俄罗斯开始付出代价”。 俄罗斯自然气不过,外交部骂这是 “盗窃行径”,普京还签了总统令,要冻结美国在俄资产来反制,甚至把纽约梅隆银行和摩根大通的 3.72 亿美元给冻了,但也挡不住利息被持续挪用。 毕竟欧盟把流程设计得太 “巧妙”,本金一分不动,只动利息,还拉上 G7 一起站台,嘴上说着 “尊重国际法”,实则把冻结资产变成了支援乌克兰的 “提款机”。 更讽刺的是,乌克兰 2026 到 2027 年的资金缺口高达 1357 亿欧元,欧盟自己掏不出钱,又不想放弃援乌,只能变着法儿榨取这些利息。冯德莱恩之前还提出过让成员国捐款、欧盟借钱的方案,但各国财政都紧张,最后还是得靠俄罗斯的 “被动贡献”。 现在看来,只要资产还冻着,利息就会源源不断,丹麦送的 8 亿多欧元武器只是个开始,未来还会有更多用俄罗斯利息买的炮弹落在战场上,这种 “用你的钱轰你的家” 的操作,恐怕还得持续好一阵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