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讯!快讯! 日本前驻华大使垂秀夫突然发声了。 据多家日媒提到,他提醒别走极端,先把经贸这根主线拎稳。我同意这个判断,先把饭碗守住,别把日常生意折腾砸了。 看交易流向就明白,中国多年是日本最大进口来源地,也是前两位出口市场之一,机电、化学品、汽车零部件来回跑。谁要是贸然加码限制,2019年日韩材料风波的那套后果就会重演,厂里生产节奏立刻乱。 垂秀夫这话,说白了就是给日本政坛的极端派泼冷水——作为四次来华工作、在南京大学留过学的“中国通”,他比谁都清楚中日经济绑得有多紧。那些喊着“对华强硬”的政客或许忘了,饭碗不是政治博弈的筹码,民生也经不起折腾。2024年中日贸易总额高达3083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是日本最大贸易伙伴,日本对华出口额占其总出口的22.3%,单是汽车行业对华出口占比就冲到了37%,这可不是说断就能断的利益链。 三菱日联银行早算过一笔账,要是中日关系明显恶化,日本GDP可能直接下降1.2个百分点。这个数字背后,是无数依赖中国市场的日企,是靠对华贸易吃饭的日本工人,更是日本早已捉襟见肘的经济复苏希望。要知道日本政府债务规模已经达到GDP的250%以上,人口还在连年减少,内需疲软之下,外需市场再出乱子,后果不堪设想。 2019年日韩材料风波的教训还不够深刻吗?当年日本一纸禁令限制半导体材料出口韩国,结果呢?韩国企业紧急找替代来源,日本相关企业订单暴跌,最后不仅没能占到便宜,还得主动解除限制、重启磋商。贸易战从来没有赢家,只会让产业链上的每个人都跟着遭殃。现在中日之间的产业联动比当年日韩紧密得多,日本的汽车零部件、精密化学品,中国的终端市场、产业链配套,早就你中有我我中有你,贸然切割无异于自断臂膀。 更讽刺的是,一边是垂秀夫这样的理性人士苦口婆心提醒,一边是日本首相高市早苗还在死咬涉台错误言论不放。这种政治上的激进与经济上的依赖形成鲜明反差,说白了就是揣着明白装糊涂。日本工商界早就公开表态,中日经贸稳定对日本经济至关重要,不能让政治争议毁了务实合作。就连山东与日本的产业对接会还在如火如荼举行,1500多家日企在山东扎根,数字经济、新能源领域的合作还在拓展,这就是市场最真实的选择。 中日经济的互补性从来不是空谈。日本的高端制造技术需要中国的广阔市场落地,中国的产业链升级也需要日本的精密零部件支撑。就像日本驻华大使提到的,日本的高压输电技术能助力中国清洁能源输送,中国的剩余电力还能转化为氢能出口日本,这种双赢模式才是正道。那些想把经贸问题政治化的势力,本质上是在违背经济规律,损害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 经贸这根主线,拎稳了是两国的福祉,拎断了就是双输的局面。垂秀夫的提醒,与其说是劝和,不如说是戳破了“对华强硬”的虚假泡沫。在复杂的国际格局下,合作共赢才是唯一出路,极端做法只会让自己陷入困境。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日本大使访华 伊藤秀夫 日鲜说

尔等皆是趋炎附势的变色龙
对日本真的可以打一打了,他们还不懂的什么叫仇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