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北京时间11月12日晚)向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发去一封正式信函,请求他赦免

鉴清评趣 2025-11-13 11:08:07

特朗普(北京时间11月12日晚)向以色列总统赫尔佐格发去一封正式信函,请求他赦免因腐败和欺诈指控而正在受审的总理内塔尼亚胡。 2020年初,以色列检方以受贿、欺诈和违背公众信任三项罪名正式起诉内塔尼亚胡,指控其与商人阿尔农·米勒汉存在利益输送:2007年至2016年间,内塔尼亚胡及其家人收受对方提供的雪茄、香槟、珠宝等贵重物品,价值约28万美元。 作为回报,内塔尼亚胡被指直接或间接为米勒汉更新美国长期居留签证、解决税务问题,甚至试图干预新闻媒体报道。同年5月,耶路撒冷地方法院首次开庭审理此案,内塔尼亚胡由此成为以色列历史上首位在任期间接受司法审理的总理。 审判进程远比预期曲折。自2020年启动以来,内塔尼亚胡多次以“战事”“外访”“健康问题”为由申请延期,2024年12月首次出庭作证时,他坚称“所有指控均无事实依据”。 2025年7月,关键盟友“沙斯党”退出联合政府,导致执政联盟失去议会多数席位,内塔尼亚胡的司法困境与政治危机同步加剧。 与此同时,耶路撒冷地方法院宣布加快诉讼进程,要求其自11月起每周出席三场听证会,直至交叉质询结束——若所有罪名成立,内塔尼亚胡将面临最高13年监禁,其中受贿罪10年,欺诈与违背公众信任罪合计3年。 特朗普的介入并非首次。早在2025年10月13日访问以色列期间,他便在议会演讲中当众施压赫尔佐格:“总统先生,你为什么不赦免他?雪茄和香槟——谁在乎呢?”此次致函则进一步升级为正式请求。 信中,特朗普一面强调“绝对尊重以色列司法系统独立性”,一面断言针对内塔尼亚胡的案件“出于政治动机、毫无正当依据”,甚至将其塑造为“战时领袖”的形象:“内塔尼亚胡曾直面强敌与逆境,如今正引领以色列迈向和平新纪元,此刻他的精力不应被无谓分散。” 以色列国内的反应呈现鲜明分裂。执政联盟成员、国家安全部长本-格维尔迅速表态支持,称赦免“既正当又紧迫”,并敦促赫尔佐格“听从特朗普建议”;反对党领袖拉皮德则援引法律条款指出,赦免前提需当事人承认罪行并表达悔意,而内塔尼亚胡始终否认所有指控。 更耐人寻味的是,根据以色列总统办公室声明,赦免程序要求“当事人或直系亲属正式提出申请”,但截至11月12日晚,内塔尼亚胡及其亲属尚未提交任何文件。 这场跨洋互动背后,暗藏着复杂的政治算计。特朗普将内塔尼亚胡案与自身在美国面临的指控相提并论,多次宣称两者均为“政治迫害”;而内塔尼亚胡则试图借助特朗普的影响力转移国内视线——近期其强硬外交姿态(如无端指责中国策划“仇恨运动”)与国内经济困境(外资撤离、股市下跌12%)形成鲜明对比。 与此同时,以色列司法系统正面临前所未有的压力:宪法专家苏西·纳沃特警告,若在定罪前赦免,将“破坏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理念”;前总理奥尔默特更直言,此举“会成为一桩巨大的丑闻,且很可能被最高法院驳回”。 历史经验为这场争议提供了参照。2010年,以色列前总统摩西·卡察夫因强奸罪被判入狱,继任者佩雷斯曾公开表示:“以色列只有一种公民——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 如今,当赦免请求与司法独立正面碰撞,赫尔佐格的抉择不仅关乎个案,更将决定以色列民主制度的底线。截至11月12日晚,总统办公室仅重申“将依据既定程序处理”,而未对特朗普的信函作出直接回应。 这场政治与司法的拉锯战远未结束。内塔尼亚胡的命运、特朗普的盟友策略、以色列的法治根基,三者交织成一张复杂的网。 当美国总统试图跨越国界影响他国司法时,一个关键问题浮出水面:在盟友关系与法律原则之间,是否存在真正的平衡点?

0 阅读:42

猜你喜欢

鉴清评趣

鉴清评趣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