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得知 11月11日,我国驻菲律宾大使馆宣布,为援助菲律宾应对台风灾害,中方将提供总额约1.41亿比索的人道主义援助,含100万美元现金及价值1000万元人民币的物资,助力受灾民众重建家园。 这场援助的背后,是菲律宾近期的双重灾情重创。11月初台风“海鸥”刚造成232人死亡、112人失踪,9日台风“凤凰”又携17级以上阵风登陆,累计导致超359万人受灾,近92万人流离失所。大量房屋、道路、港口被毁,多地陷入断水断电断通讯的困境。 我国的救灾支援从不是临时起意。过去十年,只要菲律宾遭遇灾害,中方总能第一时间伸出援手。2013年“海燕”台风后,我们送去200万美元现金加2000万人民币物资;2021年“雷伊”肆虐,100万美元现金和1万吨大米及时到位;2023年“杜苏芮”来袭,400万元人民币援助快速落地。 这些援助背后,是中菲紧密的经贸联系做支撑。2024年两国双边贸易额达716亿美元,我国已连续九年成为菲律宾最大贸易伙伴,大量菲律宾商品通过对华贸易走进我国市场。邻里间守望相助,本就是经贸之外的情感延续。 人道主义援助的核心从来都是“以人为本”。这次中方提供的物资聚焦民生刚需,从帐篷、饮用水到抢险设备,每一项都针对受灾民众的迫切需求。这种不分亲疏、只看灾情的援助,彰显的是大国担当。 中菲之间虽有分歧,但灾害面前生命至上。中方始终坚持,分歧归分歧,民生归民生,不会因双边关系的波动而忽视菲律宾民众的苦难。这份援助,是对生命的敬畏,也是对邻里情谊的珍视。 回顾过往,我国对菲救灾援助从未缺位。从台风到火山爆发,从现金支持到物资捐赠,中方的善意始终如一。这种不计前嫌的援助,不是妥协,而是文明国家的底线与温度。 援助的意义,在于传递希望而非计较回报。1.41亿比索的支持,承载的是中国人民对菲律宾受灾民众的牵挂,期待这些物资能真正帮到需要的人,让灾后重建之路少一些坎坷。 各位读者你们怎么看?欢迎在评论区讨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