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情感真挚且极具共鸣 :影片源于舒淇自身痛苦的童年经历,真实复刻了她面对暴躁酗酒的父亲、情绪失控的母亲的成长困境。片中躲衣柜防父亲殴打、放学做饭等细节极具冲击力,尤其能让有相似原生家庭创伤的观众产生共情,其对家庭暴力“挪开视角”的克制呈现,更让痛苦直抵人心。 2. 奖项认可与优质制作加持:该片不仅入围威尼斯电影节主竞赛单元,舒淇还凭它拿下釜山电影节最佳导演奖。制作班底也很亮眼,摄影余静萍、剪辑张叔平,还有邱泽等实力派演员加盟,镜头语言和叙事节奏都有保障,像母女线交叉剪辑的设计,就有着很高的叙事效率。 3. 主题深刻且影像有巧思 :影片借小丽和母亲的故事,勾勒出女性困境的代际传递,也折射出80年代台湾女性的结构性困境。同时它借鉴侯孝贤式长镜头,搭配隐喻场景,比如红气球象征对自由的渴望,树洞画面暗示命运轮回,让影片兼具文艺质感与深层内涵。 不过该片也有不足,比如视听语言偏主观,对苦难的挖掘多过对抗争的展现,整体基调压抑,且作为导演处女作,在艺术表达上还有提升空间。若你偏爱强情节、轻松向影片,可能会觉得沉闷;但若是喜欢细腻文艺片、关注女性成长主题,这部电影值得一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