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年,81岁的毛主席最后一次游泳,上岸后沉默许久,说:“我浑身没力气,游泳也费劲了,跟水打交道几十年,看来今后是与水无缘了!” 1974年秋天,毛泽东南下长沙休养,那时他的身体已显疲态,双腿肿胀,行动不便。湖南方面新建的游泳馆刚好启用,考虑到他的旧习,安排他去试水。11月19日下午,他首次前往,入水后游了两个多小时。那次游动让他暂时忘却不适,臂膀虽慢,却保持了基本的节奏。工作人员在旁护卫,他游完后坐定休息,抽了支烟,目光停留在水面上良久。 次日中午,他又去泳馆,这次游程缩短到半小时左右。身体的虚弱开始显现,游动中需要更多停顿调整。这样的坚持源于他一贯的作风,不喜欢半途而废。12月3日早晨,他第三次下水,游了四趟来回。馆内水温适宜,他选择蛙泳推进,结束后裹上浴袍,坐椅上出神。第四次在4日早上,游五趟,速度进一步放缓,腿部发力不足。每次结束后,他都点烟默想,透露出对身体变化的察觉。 12月5日上午的第五次,成为他一生中的最后一次游泳。那天他入水游了三个小时,过程分成几段,中间用浮板辅助。游完后,他上岸坐定,沉默五分钟,才开口说出那句关于力气不足的话。游泳几十年,他已习惯水中的自由,这次却感到与水的缘分将尽。长沙的这五次游动,间隔短促,却让他直面年龄带来的局限。馆方记录显示,每次游程虽有差异,但都体现了他的韧劲。 这些游动并非随意为之,而是他休养期间的固定安排。湖南省委书记张平化陪同,注意到他眼神总往江水方向飘。游泳馆选址靠近湘江,设计时就考虑了他的喜好。水池长五十米,深浅适中,便于他控制节奏。结束后,他未再提及下水的事,生活重回室内批阅文件。长沙之行本是为调养,却通过游泳让他回顾过往。水上时光虽短,却浓缩了从少年到老年的积累。 离开长沙后,毛泽东于12月中旬乘专列返回北京。途中他闭目养神,车厢内文件散置膝上。1975年春天,健康状况继续下滑,腿肿加重,心肺功能减弱。 1976年夏,身体进一步衰退,住院治疗成为常态。身边人轮班守护,他口述指示,处理事务。9月8日晚,呼吸急促,戴上氧气面罩后渐趋平静。次日凌晨,心跳停止,享年83岁。遗体覆盖党旗,安置在天安门广场,全国民众列队悼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