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两岸局势的风向,正悄悄发生变化,表面看似平静,实则波涛暗涌,刘和平的一句话点破了这层窗户纸:“大陆已迈开促统步伐。” 这不仅是个判断,更像是一种信号,而此时郑丽文带着国民党换了新打法,让岛内外都开始重新审视蓝营的角色,统一议题,不再只是喊口号那么简单。 中美角力的重心正在挪动,特朗普政府的对华贸易战已经拉扯了整整八年,结果是美国自己先感到吃不消。 如今美国对台政策的力道在减弱。特朗普团队虽然嘴上强硬,但骨子里讲的是大国优先,根本不在意国际法。 面对两岸关系的实质变化,美方已经开始对台当局喊话,要求“降调门”,这不是体面,而是没招了,所谓“以台制华”的战术,正在失效。 而大陆这边,没有光喊口号,而是一步步把统一走进制度里,2025年10月24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决定,把10月25日定为“台湾光复纪念日”。 这不是单纯纪念,更是通过国家立法明确历史定位,把统一写进国家记忆。 在法律上,统一也不是空谈,《反分裂国家法》第八条和“两高”联合发布的惩治“台独”顽固分子的司法意见,已经把法律工具准备到位。 国台办发言人也讲得很清楚,对“台独”操作的人,“终身追责”。这力度,不是纸上谈兵,而是制度落地。 配合制度,舆论也同步发力。新华社连续三天刊发钟台文署名的长文,把“祖国必然统一”这个话说得明明白白。 统一被定义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国家层面给出的战略定位。可以说,大陆已经把统一从一个政治目标,变成了可操作的现实任务。 就在这种大背景下,岛内却出现了一个耐人寻味的新动作,2025年11月1日,郑丽文正式就职国民党新任主席。 她没托大,立马就亮出底牌,重申“九二共识”,反对“台独”,还把李乾龙、季麟连、张荣恭、萧旭岑这些深蓝大将请进了副主席班子,这套人马的意思很明确蓝营要回到两岸路线的主轴上。 郑丽文说得也不藏着掖着,目标很清晰:备战2028、抢立法席位、抬高支持率,而她开局的动作也不只是嘴上说说。 11月8日,她亲自出席台北马场町的“白色恐怖秋祭追思大会”,在现场说了那句挺有分量的话:“我们都是堂堂正正的中国人。” 这不只是立场表态,更是一种政治暗号,国民党准备重新靠近大陆。 她还放出风声,说要推动国共和解,为“白色恐怖”受难者平反,还想亲自访问大陆。 为了铺路,已经安排副主席提前去沟通,这不是单点试探,而是一套组合拳,国民党想靠改善两岸关系,重新拿回民意场上的主动权。 而岛内的风向,也确实在变,根据最新民调,支持统一的人数已经升到了15%,是过去十年来的新高,而支持“台独”的比例则降到了25%,创下新低。 虽然看起来支持统一的仍然是少数,但趋势已经够说明问题了,民意正在松动。 赖清德当局的处境也越来越尴尬,根据岛内媒体统计,有63%的民众对他的两岸政策不满意。 他曾经倚美谋独,但现在连美国都开始对他“降温”,赖清德不得不改口,说不挑衅、不惹事,这不是转性,是被现实逼的。 大陆这边,统一不是光靠喊,也不是靠谈判,解放军在台海周边的实战演练一场接一场,演的是两栖登陆、无人机协同这些真打仗的内容。 军事准备已经常态化,不光是威慑,更是在做最坏的准备,而法律、政策、舆论这些“软刀子”也在同步推进,为统一扫清障碍。 国际层面,支持中国统一的国家已经超过70个,包括不少非洲和拉丁美洲的国家,美国智库也开始“换频道”了。 兰德公司最近发布的报告中首次提出,美国政府应该“支持中国和平统一”,这话要是放在三年前,没人敢说,现在说了,说明国际社会的态度正在调整。 如果说过去统一还是个遥远目标,现在已经进入实操阶段,大陆在制度、法律、军事和国际支持方面都铺好了路。 而美国的干预能力在削弱,台当局的“独”路越走越窄,郑丽文此时带着国民党搞新动作,既是形势所逼,也是政治机会。 但问题也在这儿,国民党要想重新掌握两岸话语权,面对的不是过去那个大陆了。 现在的统一节奏,是北京自己掌控的。蓝营想借统一议题翻身,得先搞清楚自己在这盘棋里的位置。 统一这件事,已经从“可能”变成了“注定”,大陆不是在等机会,而是在制造条件,而岛内的政党和民众,只能在这场历史进程中,选择怎么面对,怎么参与。 信息来源: 《刘和平:大陆已迈开促统步伐,国民党能否跟上节奏?》——直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