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9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对媒体说:“中国商务部今天发布通知,自即日起至2

史鉴奇谈 2025-11-10 13:10:43

11月9日,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对媒体说:“中国商务部今天发布通知,自即日起至2026年11月27日,暂停对美出口镓、锗、锑、石墨等关键矿产的管制措施,此举源于中美釜山会晤达成的贸易协议,中方暂停管制将惠及美国终端用户及全球供应商,有效缓解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担忧,在我们的劝说和鼓励下,中国正在做正确的事,这令美国和世界感到欣慰!”   2025年10月底,中美两国元首在韩国釜山进行了一次长达100多分钟的会晤,这可是给当时颇为紧张的双边关系踩了记刹车 。会谈气氛不错,特朗普总统事后甚至给了12分的高评价(满分才10分),还透露出明年访华的意愿 。正是这次最高级别的战略沟通,为后续的贸易谈判定下了“休战”的基调,指明了方向 。   紧接着,在吉隆坡举行的中美经贸磋商就把元首的共识给具体化了。磋商成果很快公布,其中就包括调整那些敏感的出口管制措施 。所以,卢特尼克提到的中国暂停对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正是这一系列高层互动后,中方履行承诺的实质性一步 。中国商务部在11月初的公告也确认了相关调整,显示出双方都在相向而行 。   关键矿产这事儿,背景相当复杂。要知道,中国早在2024年12月就开始对镓、锗、锑、石墨等两用物项实施严格的出口管制,当时就被外界解读为对美国高科技打压政策的一种反制 。中国在这些关键矿产的供应链上占据着主导地位,比如美国所需的镓100%依赖进口,其中中国供应了21%;锑的进口依赖度也高达82%,中国占了其进口来源的63% 。因此,中国的出口管制措施一度引发全球市场价格波动和相关供应链的担忧 。如今中方决定暂停这些管制措施一年,直接受益的当然是美国的终端用户,特别是那些依赖这些矿产的军工、芯片、电池等关键产业 。美国国防情报公司戈维尼曾警告说,中国的禁令可能影响美军大量武器系统的生产 ,现在暂停管制,无疑给美国相关企业松了口气。   卢特尼克所说的“惠及全球供应商”,也并非虚言。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是环环相扣的,中美作为最大的两个经济体,它们之间的贸易摩擦任何风吹草动都会产生连锁反应 。此前中国的管制措施已经导致全球锑价等大幅飙升 。现在暂停管制,有助于稳定这些关键原材料的价格预期,降低下游制造商的生产成本,从而缓解全球产业链的紧张情绪。这就像给躁动的市场喂了颗“定心丸” 。   不过,卢特尼克话语中那句“在我们的劝说和鼓励下,中国正在做正确的事”,听起来就有点往自己脸上贴金了,这种表述方式带着明显的美国政治色彩。实际上,中方的决策是基于自身的判断和国家利益,是综合考量后的结果。这更像是一种相互的、对等的让步。作为回应,美方也在此次贸易休战中做出了不少承诺,例如取消了对华加征的10%所谓“芬太尼关税”,并将24%的对等关税继续暂停一年 。中方也相应调整了针对美方关税的反制措施 。这是一种典型的“投桃报李”,而非单方面的让步。   中美双方之所以愿意各退一步,背后都有现实的考量。对美国而言,国内高企的通胀压力是个头疼的大问题 。特朗普政府之前广施关税,推高了国内物价,民众和企业叫苦不迭 。再加上大选年的政治压力,特朗普需要一些外交成果来稳定经济,为自己争取有利环境 。而中国呢,正处于“十五五”规划的开局阶段,一个稳定的外部环境对集中精力搞发展至关重要 。同时,中国也在积极推动出口市场多元化,降低对单一市场的过度依赖 。这次通过采购美国大豆等务实合作 ,既满足了国内需求,也换取了贸易环境的改善,是一步巧棋。   当然,我们也得清醒地看到,这波操作更像是“暂时休战”,而非一劳永逸的解决方案 。关税是“暂停”而非“取消”,出口管制的放松也设定了期限(至2026年11月27日)。只要美国国内政治风向一变,这些措施都有可能被再次拿起。历史上有过先例,比如特朗普政府第一任期内的贸易政策就出现过反复 。中美之间在经贸、科技领域的结构性矛盾依然存在,未来的博弈仍将是复杂和长期的 。接下来的一年,将是关键的“缓冲期”和“考验期” 。大家要盯着美国是否真的能落实承诺,后续的磋商能不能持续推下去,以及明年特朗普传闻中的访华能谈出什么新东西 。   总的来说,中国暂停对关键矿产的出口管制,是中美双方在元首外交战略引领下,基于各自利益需求和全球责任担当,通过平等协商达成的一次互利共赢的安排 。它短期内无疑有利于稳定中美经贸关系,降低冲突升级的风险,也给全球经济送了份“安心礼包” 。但长远来看,中美两个大国要想找到真正的正确相处之道,还需要更多的智慧、诚意和相向而行的切实行动 。这条路还长着呢,但这第一步,总算是在釜山和吉隆坡迈出去了 。

0 阅读:0
史鉴奇谈

史鉴奇谈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