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政坛爆出大新闻,执掌外交部21年的拉夫罗夫,突然在两场关键场合“失踪”,原

掘密探索 2025-11-10 11:45:11

俄罗斯政坛爆出大新闻,执掌外交部21年的拉夫罗夫,突然在两场关键场合“失踪”,原本他的位置被新人顶替,对此网友直接猜疯了,这是失宠下台的前奏,还是俄高层要彻底换血了。   先说第一场“消失”——11月5号的联邦安全会议,这场会可不得了,普京亲自坐镇,防长、总参谋长、安全局局长全到齐了,议题是“要不要重启核试验”。   按说拉夫罗夫这种“核军控老江湖”必须到场,结果他的座位上坐了个年轻战略顾问,更离谱的是,会议还通报了总理米舒斯京访华的情况,可主管外交的拉夫罗夫,居然“缺席”了这场涉及中俄合作的关键汇报。   第二场“消失”态势更严峻,G20峰会俄代表名单揭晓,带队之人不再是先前人选,取而代之的是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奥列什金,这一变动引人关注。   要知道,拉夫罗夫从2004年开始就没缺席过G20,2022年俄乌冲突最激烈的时候,他都硬着头皮去了巴厘岛,现在突然“退场”,直接打破了二十多年的惯例。   西方媒体一看这架势,立马开始带节奏,他们说,10月20号拉夫罗夫刚和美国国务卿鲁比奥通了电话,想给两国元首布达佩斯会晤铺路,结果第二天特朗普就宣布取消会晤,还对俄罗斯两大石油公司下了制裁令。   国防部四个副部长全被换了,陆军总司令换成1976年出生的莫尔德维切夫,69岁的老将被调去清闲岗位,这次外交领域调整,不过是跟着这股风走。 拉夫罗夫的“消失”,说白了是俄罗斯被逼得没办法,只能换个外交套路。 战场打得太累,外交得软着来, 俄乌冲突打了四年,俄军主战坦克库存只剩42%,无人机产能差30%,前线每天要消耗1.8万吨弹药。   第一,光靠“硬刚”外交已经搞不定局面了,拉夫罗夫之前抛出的“有条件停战清单”,其实就是想松松口,核心底线不能让,但其他条件可以谈,这种转向需要更灵活的外交团队,拉夫罗夫“退居幕后”,正好给新人腾地方。 第二,经济合作成了救命稻草, 美国靠军援乌克兰养肥了71家军工企业,俄罗斯却得靠全球南方国家合作来对冲制裁,总统办公厅副主任奥列什金是搞经济的,派他带队去G20,而不是强硬派拉夫罗夫,意思很明显:俄罗斯现在需要的是务实合作,不是跟人吵架。 第三,老将稳住基本盘,新人去闯新路子, 拉夫罗夫虽然“消失”了,但没下台,俄乌停战谈判、美俄核军控这些敏感议题,还得靠他这种有经验、有威望的老将坐镇,新人则负责搞经济合作、拉拢全球南方盟友,形成“老将稳场,新人冲锋”的互补局面。 拉夫罗夫的“消失”,真不是西方媒体炒作的“失宠”或者“换血”,而是俄罗斯被现实逼得必须调整策略。 一方面,俄罗斯需老将“压阵,拉夫罗夫担任外长 21 载,与俄罗斯国家利益深度绑定,普京断难轻易换将,那些不便公之于众之事、需精准把握尺度之谈判,唯他能妥善应对。 另一方面,俄罗斯更需要新人“搞突破”,现在俄美关系僵着,西方制裁没完没了,俄罗斯必须靠经济合作打开新局面,奥列什金这种懂经济、会沟通的官员上位,正好能补上外交短板。 说到底,俄罗斯用人就一个标准:国家利益,不管是“老将稳场”还是“新人冲锋”,都是为了应对现在的烂摊子,这场“消失谜局”背后,其实是俄罗斯在复杂国际环境里的生存智慧,不被外界瞎猜带偏,只盯着自己的核心目标。 拉夫罗夫的“退”,不是失势,是为了更精准地掌控关键议题;新人的“进”,不是抢权,是为了补齐外交短板,这出大戏,唱得其实挺明白。

0 阅读:0

猜你喜欢

掘密探索

掘密探索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