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退役上将布莱尔:如果中国觉得可以在几天时间内占领台湾,并将既成事实呈现在国际社会面前,那将是极其错误且愚蠢的判断 布莱尔作为美国退役上将,早年在海军服役多年,担任过太平洋司令部负责人,对亚太军事形势了如指掌。2025年6月,他访问台湾,参加当地智库组织的活动,直接谈及台海潜在冲突。 他直言,中国如果以为短期内就能完成军事行动并让世界接受现实,那绝对是错得离谱。基于他的经验,台湾和美国在威慑方面已有基础,中国冒险动武风险极高。他特别提到2027年这个时间点,只是外界炒作的一个日期。 到那时,台湾军事现代化加上美国支持,会在实力上占上风。中国军队虽在推进改革,但台湾的防御策略能有效拖延。中国领导层需要冷静评估,因为速胜不现实。布莱尔强调,台湾自身准备是关键,如果岛内防御松懈,美国援助也不会自动到位。 中国海军跨越海峡面临风浪和地形挑战,这些自然因素全年影响登陆窗口。布莱尔指出,台湾西海岸滩头有限,防御工事密集,入侵部队上岸后容易陷入被动。现代技术虽进步,但台湾采购的低成本武器已在别处证明效用,比如击沉舰艇。 中国电磁战能力强,能压制部分装备,但台湾的训练和情报共享能缓解。布莱尔认为,国际援助需要时间到位,美国从关岛出动舰队至少5到7天,这段时间台湾必须自保。中国反舰导弹威胁大,但如果台湾撑住,援助一来局面就变。 2027年后,台湾军力预计更强,中国窗口可能缩小。这种分析不夸张,基于真实战场数据,让人觉得台海不是简单力量碾压。许多专家同意,乌克兰模式给台湾启示:小国不弱,只要策略对路,就能逆转劣势。 中国军事现代化全面,电子战领先,让无人机信号易被干扰。布莱尔承认技术变化颠覆传统防御,但台湾岛屿面积小,机动空间有限,需靠不对称手段弥补。国际干预是变量,美国政治分歧大,对乌克兰援助已显疲态,台海援助难度更高。 航行时间对比导弹速度,布莱尔观点虽乐观,但现实障碍明显。中国不急于行动,统一意志坚定,无需速决。两岸媒体报道布莱尔言论,台湾视作背书,大陆表达不满。这种争论拉回政治层面,统一是中国内政,外人干预多余。 台湾前立委蔡正元快速回应布莱尔,强调统一无需国际承认,外部势力干涉无用。中国综合实力强,现代手段能突破地形限制。电磁管控优势让不对称武器难发挥,台湾采购虽多,但实际效用存疑。 布莱尔从历史审视,强大国家入侵不总速胜,如俄罗斯困境。这对台海有启示,台湾需提升能力,但大陆技术领先,无人机效能面临挑战。蔡正元指出,14亿人共同心愿,干预徒劳。布莱尔言论有影响,但忽略中国整体优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