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市长卢秀燕和台中市各局长们被民进党的人问傻眼了,尤其那句“卢市长是你妈妈吗”让其他人无言以对。这场质询闹剧,撕开了台湾政坛“情感绑架”与“民意厌倦”的深层矛盾。 11月7日,台中市议会因猪瘟防疫问题质询卢秀燕,民进党议员林祈烽火力全开。他不仅批判“妈妈市长”称号,更逐个质问农业局、环保局等局长:“卢市长是你妈妈吗?”53岁的陈政良比卢秀燕还大两岁,站也不是坐也不是;张敬昌战战兢兢答不出话,满场官员低头不语。这种“贴脸开大”的攻击,让议会变成“斗嘴场”,彻底偏离防疫正题。 市民反应更耐人寻味。台中阿婆在菜市场骂:“防疫没做好,骂人妈妈有用?”网络调查显示,超六成网民认为民进党“攻击过度”,反而对卢秀燕三次道歉的态度表示理解。毕竟,比起“妈妈市长”的称号,市民更在意猪瘟疫苗何时到位、失业补贴何时发放。 政治符号的滥用,终会反噬政治信誉。卢秀燕以“妈妈市长”自居,本想拉近距离,却被民进党武器化。这种“情感绑架”在两岸政坛都有先例——大陆某市长曾因“亲民形象”被质疑作秀,最终靠扎实治理扭转口碑;而台湾政客若只靠标签拉票,忽视实际问题,终将被民意抛弃。 更深层的危机,是政治攻击对治理的侵蚀。当议会质询变成“你妈妈”的二选一,官员如何专心做事?台中环保局员工小陈透露:“现在开会都提心吊胆,生怕被点名问‘卢市长是你妈’。”这种非黑即白的质询,让城市治理沦为“口水战”。 两岸政治话语的不同命运,在此刻显影。大陆政治人物更注重“专业+治理”双轮驱动,如深圳某区长因高效处理疫情获民意支持;而台湾政客沉迷“抗中保台”“妈妈市长”等标签,最终被民意看穿。正如台湾学者所言:“当政治回归务实,民意才会给予真正的支持。” 这场闹剧,或许正是台湾政治转型的缩影。当林祈烽们还在用“你妈妈”攻击时,台中市民更关心的是:猪瘟防疫措施何时到位?失业补贴何时发放?这些实实在在的问题,才是民意的真正诉求。 历史早已证明,逆民意而动的政治操弄,终将被时代抛弃。而那些专注解决实际问题的政治人物,才会被民意铭记。台中质询风波,不仅是一场政治秀的落幕,更是民意对“情感绑架”说“不”的开始。 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或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用户10xxx77
卢就是软骨头,有官相无官印,没魄力,这种人只配做地方官,想当台湾地区领导人无望、无能力。
睿持
自诩和自欎都是凌驾,服务人民是第一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