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的立场跟我们也不一致了!中国成为唯一一个没有投赞成票的国家!11月7日,根

阿智通鉴 2025-11-08 14:13:22

俄罗斯的立场跟我们也不一致了!中国成为唯一一个没有投赞成票的国家!11月7日,根据国内媒体报道,联合国刚投票表决了是否将叙利亚政权领导人艾哈迈德·沙拉以及叙政权内政部门负责人阿纳斯·哈塔卜从“伊斯兰国”和“基地”组织制裁名单中移除的议案。结果5个常任理事国,10个非常任理事国中,包括俄罗斯在内的14个国家投票赞同取消制裁。   中国成为唯一一个投弃权票的国家,这让这一决议获得通过。很显然,俄罗斯都跟我们的立场不一致,我们成为唯一的不赞成国家,这样的局面,确实是让人有点意外。毕竟过去在不少涉叙议题上,中俄经常站在同一阵营,一起对冲美西方的压力,这次俄罗斯突然转向,难免让人琢磨背后的门道。   美英法等国要主导取消制裁,这谁都清楚。他们向来想借着制裁调整中东战略,之前把叙利亚政权相关人员塞进恐怖组织制裁名单,本就是政治操弄,现在见中东多国都在跟叙利亚复交,美国在中东的影响力不如从前,干脆顺水推舟取消制裁,既能给叙利亚抛个橄榄枝,又能为后续的经济渗透铺路,毕竟叙利亚战后重建这块蛋糕,谁都想分一口。可俄罗斯跟着赞成,这就不是简单的“顺水推舟”能解释的了。   为什么这一次就连俄罗斯也赞同取消制裁呢?很显然,这只能说俄罗斯有自己的利益考虑。俄罗斯在叙利亚有两块宝贝疙瘩——赫迈米姆空军基地和塔尔图斯海军基地,这可是他们在中东唯一能站稳脚跟的军事支点。   这些年叙利亚政权能撑下来,离不开俄罗斯的军事支持,可制裁持续这么久,叙政府财政吃紧,连基础的军队补给都快跟不上了,要是政权稳不住,俄罗斯的基地安全自然要打折扣。取消对核心官员的制裁,等于给叙政权松绑,能帮他们更快稳住国内局面,俄罗斯的军事存在才能长久保住。   再者,俄罗斯和叙利亚早有能源合作的盘子,之前就签过石油开采和管道建设的协议,可制裁没解除,这些项目根本没法实质性推进。现在赞成取消制裁,等于给这些合作扫清障碍,叙利亚的石油能顺利出口,俄罗斯不仅能收回之前的投资,还能借着能源管道进一步绑定中东能源市场,这对被西方制裁的俄罗斯来说,可是实打实的经济输血。毕竟现在俄罗斯在俄乌冲突里耗了不少资源,急需要中东这边的利益补上来。   还有个没法明说的原因,就是中东的局势变了。沙特、埃及这些昔日美国的盟友都陆续跟叙利亚复交,阿拉伯国家联盟也重新接纳了叙利亚,俄罗斯要是还抱着过去的强硬态度,反而会被孤立。赞成取消制裁,既能卖叙总统巴沙尔一个人情,巩固两国关系,又能向其他中东国家示好,证明自己懂变通、识时务,毕竟美国在中东的存在感越来越弱,俄罗斯正想趁机填补空白,这时候可不能在制裁这种小事上得罪一圈人。   不过话说回来,中国投弃权票也不是故意唱反调,实在是有自己的考量。中国向来主张制裁得有确凿证据,还得符合国际法程序,不能搞双重标准。这次要移除的两个人,之前被列入制裁名单是因为所谓“与恐怖组织关联”,可美俄两边都没拿出太详实的解除依据,也没说清楚后续怎么监督这些人不再有风险。要是贸然投赞成,等于认可了这种模糊的标准,以后其他国家再搞类似操作,中国就不好反驳了。   更重要的是,中国在中东的立场一直是不干涉内政,同时看重人道主义。制裁解除是好事,但得确保好处能落到叙利亚老百姓身上,而不是被少数人截留。中国可能觉得,现在的议案只提移除制裁,没配套的民生保障条款,有点急功近利。   弃权其实是一种平衡——既不否定国际社会想缓和叙局势的努力,也坚持了自己“不搞利益交换、只看实际效果”的原则。毕竟中国在叙利亚的投入多是人道主义援助和战后重建项目,得对这些投入负责,不能跟着大国的节奏瞎站队。   其实这种局面也说明,国际政治里根本没有永远的“盟友”,只有永远的利益。美英法是为了重新布局中东,俄罗斯是为了保住军事基地和能源利益,中国则是坚守自己的外交底线。看起来中国好像“孤立”了,实则是没被短期利益牵着走。之前在伊朗核问题、朝鲜半岛议题上,中国也常因为坚持原则投弃权票,不是要跟谁对着干,而是不想让国际法变成大国利益交换的工具。   俄罗斯这次的选择,说到底是务实的利益算计,可中国的弃权,更像是一种长期主义的坚持。毕竟叙利亚问题的根结不是移除两个人的制裁就能解决的,后续的和解、重建还需要更扎实的努力。中国不跟着凑这个热闹,反而能在后面以更中立的身份推动实际合作。

0 阅读:0
阿智通鉴

阿智通鉴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