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士康崩得太突然!郭台铭绝对没料到,以前大陆工厂灯火通明的代工巨头,如今像破气球般迅速泄气,帝国说没就没了! 谁能想到当年在深圳龙华厂区摔诺基亚喊“经得住摔打”的郭台铭,如今要面对大陆工厂的冷清场面。 曾经,这里一天造几十万部iPhone、贡献全球七成产能的“iPhone城”,现在连招工旺季都只靠临时工撑场面,正式工数量一减再减,机器换成人变成了无奈的选择。 郭台铭当年那句“不是中国成就富士康,是富士康给大陆人民饭吃”的狂言,现在听来更像个笑话,这所谓的代工帝国崩塌得比谁都突然。 导火索其实是苹果订单的流失。2022年的时候,中国还包揽了96%的iPhone组装,富士康25万工人三班倒都忙不过来,但仅仅两年时间,苹果就计划把25%的生产转移到印度。 更要命的是,留在国内的订单还被抢了不少,立讯精密、比亚迪这些后起之秀直接分走了原本属于富士康的蛋糕,连苹果的XR系列订单都因为和硕掉链子而临时加码给富士康的日子早就过去了。 与此同时,富士康的其他业务也在缩水,2024年第三季度电视代工出货量只有117万台,同比降了6.4%,在代工厂里排到第八,曾经的优势业务丢得一干二净。 真正让郭台铭栽跟头的是他押宝印度的骚操作。以为把3000亿产能从大陆搬过去就能复制成功,结果刚落地就撞上了铁板。 印度工人别说熟练操作流水线,就连基本的组装规范都要教上好几遍,良品率只有可怜的50%,一半的产品都得返工,成本蹭蹭往上涨。 更讽刺的是,印度的基础设施根本撑不起大工厂,去年夏天德里气温飙到47.4摄氏度,政府直接要求富士康北部工厂削减30%用电量,生产线说停就停,数千工人干等着,这在大陆根本是不可想象的事。 郭台铭本想靠印度工厂稳住苹果,反倒因为质量和交期问题让苹果没了耐心,订单越丢越多,形成了恶性循环。 财务数据早就暴露了危机,2024年第一季度富士康收入直接跌到412亿美元,比上一季度暴跌28.58%,远低于市场预期。 虽然2025年三季度财报看着营收利润双增长,但明眼人都知道这是拆东补西的假象,大陆核心厂区的营收下滑根本藏不住。 更要命的是,富士康想转型却没找到门道,眼看手机代工不行了,就想蹭电动汽车的热点,在郑州圈了283公顷地建新能源园区,结果苹果的电动车项目直接黄了,只拿到台湾纳智捷的小订单,一年才交付5400辆汽车,连国内头部车企的零头都不够,所谓的转型不过是自欺欺人。 当年郑州工厂灯火通明的时候,郭台铭大概忘了是谁给的配套产业链,是谁修的公路铁路,是谁提供了既懂技术又肯吃苦的工人。 等到大陆劳动力成本稍微上涨,他就急着往印度跑,却没算明白基础设施和产业生态的账,现在好了,印度工厂成了吞金兽,大陆工厂丢了订单,曾经的代工帝国就像被扎破的气球,气泄得比谁都快。 郭台铭当年摔诺基亚的豪气早就没了,只剩下面对烂摊子的狼狈,这大概就是他从没料到的结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