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4万随礼被银行过度盘问,不配合还威胁报警? 最近律师周筱赟的遭遇,不少人看了都觉得挺离谱的。2025年11月3日,他在山东东营出差,想给要结婚的朋友包红包,就去建设银行东营东城支行取点现金,总共也没到5万块钱,结果钱没取成,还在银行滞留了半小时。 本来取现金是挺简单的事儿,可柜员一上来就问个不停。周筱赟说,柜员告诉他“东营市反诈中心有规定,取1万以上就得说用途和钱的来源”,这比央行定的5万标准严多了。他想着就是给朋友随礼,属于个人消费,就这么跟柜员说了。 可没想到,柜员还不罢休,接着追问“具体买什么东西”,甚至翻出他上个月的一笔转账记录,追问那笔钱是哪来的。周筱赟觉得这已经超出范围了,自己没义务说这么细,就拒绝了配合。 更让人没想到的是,柜员见他不配合,直接说“已经联系反诈中心出警核实了”。就这么一句话,让周筱赟在银行足足等了半小时,最后钱也没取成,好好的事儿全被搅乱了。 这事儿一出来,不少人都议论纷纷。有人说“反诈是好事,但也不能这么折腾人啊”,也有人纳闷“自己的钱取出来用,还得跟银行一一报备?” 其实按照规定,央行之前就说了,个人取5万以下现金,不用说明用途和资金来源,而且新的征求意见稿里,连5万以上的硬性说明要求都要取消了。 后来涉事银行回应说,这是执行当地反诈中心的要求,为了防止用户被骗,东营这边各家银行都这么做。可东营市反诈中心又说,没规定具体取款金额标准,要是没法核实涉诈,银行不能不让用户办业务。两边说法不太一样,也让这事儿更受关注了。 周筱赟自己就是律师,他觉得银行这么做侵犯了隐私,默认每个储户都是嫌疑人,让大家自证清白,这不符合道理。而且银行后来想托人道歉,他也没接受,觉得问题出在不合理的规定上,不能借着反诈的名义折腾老百姓。 其实大家都能理解反诈的重要性,怕有人被骗确实是好事。但凡事也得有个度,不能超出规定范围过度盘问。储户的钱存银行,取出来用是正当权利,只要没异常情况,银行没必要查来查去,既耽误时间,也让大家心里不舒服。 希望这件事能让相关部门和银行重视起来,好好理顺规定,既做好反诈工作,也别给老百姓办事添堵。毕竟办业务方便快捷,才是大家最希望的,你说对吧?

用户11xxx81
老实人取不出,骗子却随意转走,这是什么狗屁歪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