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彭老总看到50军的伤亡报告后,瞬间破防了,含着泪问曾泽生:“部队都打成这样了,你究竟要顶到什么时候!”。看着彭总,曾泽生含着泪说:“顶到奉命撤退的那一天!”。 曾泽生出生在云南,早年投身军界,逐步升任国民党60军军长。这支部队属于滇系,在抗日战争结束后调到东北。1948年,长春战役打响,国民党军队陷入包围,补给线被切断。曾泽生领导的60军内部讨论形势,经过多次会议,最终选择起义。10月17日,部队正式脱离国民党,长春随之解放。起义部队包括149师、150师和暂21师,总人数超过4万人。中共中央军委在1949年1月下令,将60军改编为中国人民解放军50军,曾泽生继续担任军长。部队保留原有建制,官兵逐步接受教育和改造。50军随后参加解放鄂西和进军西南的战斗,积累作战经验。1950年,抗美援朝战争开始,50军入选首批入朝部队,与其他军一起渡过鸭绿江。作为志愿军预备队,50军负责后方工作,适应朝鲜环境。部队装备有限,主要靠步枪和轻武器。曾泽生指挥部队逐步参与战役,证明自身价值。50军在志愿军中逐步站稳脚跟,摆脱过去标签。 50军参加第三次战役追击作战,推进速度快,沿途打击联合国军后撤部队。部队分成梯队,前锋师截断敌路,缴获武器和车辆。战斗中,志愿军士兵近距离作战,扩大成果。志愿军司令部评估后,上报军委,对50军进行通电表扬,认可其任务完成出色。进入第四次战役第二阶段,50军与38军112师防守汉江一线。部队布防汉江南岸,挖掘工事,设置阵地。50军负责野牧里至安庆川约38公里山地,对抗美第1军所属美25师、美3师、英29旅和土耳其旅。敌军坦克和飞机支援进攻,志愿军使用反坦克武器阻击。战斗持续,部队轮换位置,补充物资。伤亡报告显示减员超过1万人。彭德怀查看报告后,与曾泽生交谈,询问坚持时间,曾泽生回答直到撤退命令。50军继续阻击,面对敌军攻击,击退冲锋。阻击战付出2万多人牺牲,坚持50天。50军在汉江阻击战中顽强表现,完成任务。汉江一线地形复杂,山地为主,志愿军利用地势防御。敌军多次尝试突破,志愿军反击消耗敌力。50军各师分工明确,149师守关键点,150师负责侧翼。战斗中,部队弹药短缺,靠缴获补充。汉江阻击为志愿军主力争取时间,保障休整和补给。50军从预备队转为防御主力,展现改编部队潜力。 汉江阻击战后,50军接到撤退命令,从一线后撤。部队携带伤员和装备,向北转移。1951年3月中旬,调回国内整补,补充兵员,修理武器,进行训练。曾泽生返回北京,参加接见。毛主席在中南海会见曾泽生,夸奖50军战场表现。曾泽生报告部队情况。7月上旬,50军第二次入朝,渡过鸭绿江,部署清川江口北岸至铁山半岛龙岩浦一线。部队修建工事,担任海岸防御,监视敌动向。50军成为志愿军唯一两次入朝军,与其他部队协调。1955年,50军完成任务撤回国内。彭德怀在回忆录中提到,保留起义部队在解放军中。曾泽生第二次得到毛主席接见,讨论部队成绩。50军后来改编成旅,部署祖国印度边境,执行任务。50军在朝鲜战场创造亮点,第一是唯一国军改编部队。第二在第三次战役追击中战果大。第三在汉江阻击完成任务。第四是唯一两次入朝军。这些成绩让50军获得认可,曾泽生两次接见毛主席。第一次回国时,毛主席称赞打得漂亮。50军底子薄,起义后逐步提升。长春起义是关键,转折点。部队在东北野战军领导下,参与作战。入朝前,50军请战,积极准备。 话说50军在汉江的表现,让人看到起义部队的潜力。原本国民党60军,起义后改编,官兵素质参差,但通过改造,战斗力上台阶。第三次战役追击,50军推进猛,缴获多,司令部表扬。第四次战役,汉江阻击50天,付出代价大,但挡住敌军。彭德怀重视50军,决定保留番号。曾泽生指挥稳,部队顽强。撤退后,整补训练,第二次入朝防海岸。毛主席接见,肯定成绩。50军历史独特,值得铭记。汉江阻击是转折,之前预备队,之后认可。部队在朝鲜适应快,面对美军装备优势,坚持防御。50军各师配合好,完成任务。起义背景让50军特殊,证明忠诚。彭德怀回忆强调保留价值。50军改编后,继续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