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的对华关税,有可能再降10%?华盛顿传来的消息,让特朗普心头一凉! 之前提到过,特朗普宣布“对等关税”后,被一群中小企业和地方政府告到了法院,指控其不合法。特朗普政府已经两次败诉,官司最终打到了美国最高法院。 事情要从特朗普此前推出的 “对等关税” 说起。为了扭转所谓 “对华贸易逆差”,他政府单方面宣布对价值 3000 亿美元的中国输美商品加征关税,还将这套政策包装成 “对等反制”,声称能保护美国本土产业。 可政策落地没几个月,美国国内就炸开了锅,一群中小企业和地方政府率先站出来反对,直接把特朗普政府告上了法院,核心诉求只有一个:这套关税政策不合法。 地方政府的反对声音也不小。华盛顿州、俄勒冈州等贸易依赖型州,财政收入很大一部分来自跨境贸易相关税收。 关税加征后,中国对美出口减少,美国港口吞吐量下降,相关物流、仓储、报关等行业都受到冲击,地方税收随之减少,连原本计划的公路修缮、学校扩建项目都被迫暂停。华盛顿州州长在法庭证词里直言,“不合理的关税不是保护,而是在扼杀本州的就业和经济活力”。 首轮诉讼中,联邦地区法院就判特朗普政府败诉,认为其未经国会授权擅自加征关税,违反了美国宪法规定的 “税收法案需由国会发起” 原则。特朗普政府不服,上诉到联邦巡回法院,结果再次败诉。 法院明确指出,总统虽有对外经贸谈判权,但关税调整涉及税收,必须经过国会批准,特朗普政府的 “单边关税” 本质上是越权行为。两次败诉后,特朗普团队仍不死心,执意要把官司打到最高法院,希望能借助保守派法官占多数的优势翻盘。 可这次最高法院传来的预审意见,让他们的希望变得渺茫。意见书中提到,“总统在贸易政策中的权力并非无限,需在宪法框架内行使”,还特别引用了过往判例,强调 “关税调整必须有明确的国会授权”。这意味着,最高法院大概率会维持下级法院的判决,特朗普政府的 “对等关税” 政策很可能被判定为非法,必须撤销或调整。 更让特朗普焦虑的是,美国商务部近期提交的一份内部报告显示,若关税政策被推翻,为了缓解国内企业压力,现有对华关税可能分阶段下调,其中电子设备、家具、纺织等民生相关商品的关税,首当其冲可能再降 10%。这对一直把 “强硬对华” 当作重要政治标签的特朗普来说,无疑是重大打击,不仅失去了一个关键的谈判筹码,还可能被支持者质疑 “对华软弱”。 从实际影响来看,关税若真的下调,对中美两国企业都是利好。中国出口商能重新获得价格优势,美国中小企业成本压力减轻,消费者也能买到更便宜的商品。但对特朗普而言,这不仅是政策上的失败,更可能影响他的政治形象,尤其是在 2026 年总统选举临近的背景下,这样的 “妥协” 很容易被竞争对手攻击。 目前,最高法院还没确定最终开庭时间,但预审意见已经释放出明确信号。特朗普团队正在紧急调整策略,有人建议推动国会通过 “紧急关税授权法案”,试图为关税政策 “补合法性”,可国会两党对此分歧严重,民主党议员明确表示 “不会为越权政策背书”,共和党内部也有不少人担心关税对选民的负面影响,不愿轻易站队。 一边是法院判决的压力,一边是国内企业的呼声,再加上可能到来的关税下调,特朗普在对华贸易政策上已经陷入两难。这场围绕关税的法律博弈,不仅关乎中美贸易走向,更可能影响美国国内政治格局,后续发展值得持续关注。 对此,你们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留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