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丽文“不敢提统一”!很多人以为她只是在学马英九“打太极”、“玩模糊”。错了!真相是:她的危险性远超马英九!她那民进党叛将的前科,根本不是污点,而是她的“核心战术”就是用“国民党”的“壳”,去“掏空”统一的“根”! 郑丽文的身份本来就让不少人琢磨,她过去是民进党出身,后来进入国民党,这样的背景让她在蓝营成了一种特殊存在。 有的人觉得她是想借国民党的平台刷存在感,不过也有人担心她是不是在消耗国民党的传统路线。 国民党原先强调统一,如今郑丽文一来,党内在统一上的声音变得越来越弱,大家说的是和平,却很少有人愿意把话挑明了讲。 这些年国民党的路数也变了,党内那些本来主张统一的人,现在得四处避让,怕话说重了惹争议。但凡讨论两岸,大部分人都用和平发展当挡箭牌,关键的统一问题谁都不碰。 郑丽文的风格在党里有样学样,这样下去,国民党逐渐淡化了原本的旗号。这可不是一两个人的选择,而是党内的一种新趋势。 岛内的年轻人对这些看得很清楚,他们长在两岸没有紧张冲突的年代,看政治人物讲话绕来绕去,自然不会拿统一当回事。 久而久之,统一成了与他们的日常无关的东西。新闻和节目也更愿意渲染对话、和平,一有政客像郑丽文这样话说一半留一半,年轻人听着也就麻木了。 大陆的态度也和过去明显不一样,不再一味等着台湾岛内自己变化,也不会被两面三刀的说法牵着走。大陆越来越多地用现实方式来处理问题,不愿再让岛内政客拖延,主导权渐渐变得更突出。 以前这种“你说你的、我做我的”的局面还能维持,现在大陆想法很简单,主动权不能再放在对方手里。 其实不少台湾政客都是郑丽文这路数,嘴上说和平重要,背地里却把统一当成用来讨价还价的筹码,既不反也不支持,搅得问题变成无解循环。国民党老一派可能觉得这样安全,但长远看,拖一天就多一天风险。 郑丽文原来在民进党待过,她比一般蓝营政客更懂怎么用模糊语言玩政治,再加上她自己不落明说,更容易带歪国民党里的整体氛围。 马英九过去也常常在两岸话题上模棱两可,郑丽文和他比,手法更灵活,防备大、顾虑多,也更懂拖延和规避。 她这样的人多了,国民党内外统一的主张慢慢就淡了下去,本来还能旗帜鲜明,现在反成了争议话题,党内外各自解读,谁也说服不了谁。 程序上拖延对台湾政坛当然有好处,能让人不着急表态,把麻烦留给下一任,但这种办法始终是暂时的。时间越久,对岸耐心越少,年轻人对统一兴趣也越淡。坐在中间骑墙,总会有翻船的时候。 郑丽文这种回避战术只能拖慢两岸靠近的进程,却不太可能改变大的趋势,主导权迟早会落到有决断的那一方手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