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铁路从“十三五”到“十四五”实现92.7%的通车里程跨越,绝非偶然,而是地理瓶颈破解、政策精准发力与发展需求共振的必然结果。沈从文笔下“边城”的山水阻隔,曾让湘西长期困在“线稀路窄”的交通洼地——“十三五”末不足400公里的普速铁路,时速不足百公里,龙山到长沙要耗近一天,凤凰的蜡染、深山的鲜果都难走出武陵山。 这场跨越的核心,始于对“交通短板”的靶向突破。国家将湘西铁路建设纳入武陵山区脱贫攻坚、交通强国区域协同规划,地方政企联动推进“组网式”建设:2019年底黔常铁路通车,结束渝鄂湘交界无铁路的历史,龙山至长沙车程骤缩至2小时;2021年底张吉怀高铁开通,以90.7%的桥隧比劈开深山,不仅串联起张家界、芙蓉镇等景点,更让湘西接入全国高铁网,广州至张家界行程缩至6小时,直达香港西九龙的线路更打通了对外通道;如今铜吉铁路开工建设,规划中的黔吉、吉益高铁稳步推进,一张覆盖景区、产业区、城市群的铁路网加速成型。 需求导向的线路布局更让增长“有的放矢”。湘西的莓茶、桑植白茶需要便捷物流走出大山,张家界的文旅资源渴望客流导入,武陵山区的民生改善需要时空压缩——铁路建设精准对接这些需求:高铁物流让特色农产品直达粤港澳商超,溢价显著提升;2024年张家界旅游总收入达770亿元,较“十三五”末近乎翻倍;龙山与来凤隔河相望的“咫尺天涯”,因龙山北站变成“半小时生活圈”,深山百姓“看世界”的梦想不再遥远。 从普速铁路到高铁枢纽,从封闭末梢到武陵山区交通节点,92.7%的里程增长背后,是“要想富先修路”的实践升级,更是政策、技术与民生需求共同铺就的发展之路。这条铁轨延伸的方向,正是湘西从“后花园”走向“增长极”的蜕变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