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讽刺呀,细节中见“讲究”——操作时不忘使用医院一次性单子。可这形式上的规范,哪

赵财苗 2025-11-07 00:27:11

好讽刺呀,细节中见“讲究”——操作时不忘使用医院一次性单子。可这形式上的规范,哪能遮住职业操守的失守? ​​都说医者仁心、德术并重,这从来不是挂在嘴边的空话。湖南某医院这事一出来,更让人看清:医生的私德和医术根本拆不开。连基本底线都守不住的人,谁敢把健康交给他? ​​别总拿“规范流程”当遮羞布,患者要的是真心实意的守护,不是表面功夫。你们觉得,比起那些形式上的讲究,医生最该守住的是什么? 这话问到了根子上!在我看来,医生最该守住的,是那份“把患者当人看”的敬畏心。一次性单子是给器械消毒,可人心的“消毒”,靠的从来不是流程,而是刻在骨子里的职业信仰。你想想,患者躺在病床上,赤手空拳把最脆弱的一面交给你,这份信任比任何仪器都金贵。要是连这份信任都敢辜负,再标准的操作流程,也不过是自欺欺人的表演。 就拿去年某地曝光的“术中加价”事件来说,患者在手术台上被临时告知需要追加费用,不交钱就暂停手术。这种行为,流程上可能挑不出大错,可良心上早就千疮百孔。患者家属在走廊里哭着凑钱的样子,难道不比那冷冰冰的手术单更刺目?医学之所以崇高,是因为它连接着生命与希望,而不是沦为某些人牟取私利的工具。 更让人寒心的是,有些医生把“规范”当成了免责金牌。会诊时敷衍几句,开药时只看提成,问诊时头也不抬——美其名曰“按流程办事”,实则是对职业的亵渎。去年国家卫健委通报的医疗行风建设案例中,就有医生利用职务之便,为医药代表牵线搭桥,从中收取回扣。这些人,穿白大褂的样子很“规范”,可做的事,连最基本的道德底线都碰碎了。 反过来想,真正的好医生,从来不是靠“形式”取胜。还记得抗疫期间,那些穿着防护服连续工作十几个小时的医护人员吗?他们顾不上吃饭喝水,甚至连换件干净衣服的时间都没有,哪有功夫讲究“形式上的规范”?可他们用血肉之躯筑起的防线,比任何规章制度都更有力量。还有那些扎根基层的乡村医生,背着药箱走村串户,没有先进的设备,没有标准的流程,可他们用真心换真心,赢得了全村人的尊重。 说到底,医疗行业的“规范”,本该是守护患者的盾牌,而不是某些人掩盖私心的遮羞布。患者要的,不是医生操作时有多“讲究”,而是生病时有人真心救治,困惑时有人耐心解答,绝望时有人伸手拉一把。这份简单的需求,却成了很多人奢望的“奢侈品”,这本身就是对医疗行业的一种讽刺。 希望湖南这家医院的事件,能给所有医护人员敲响警钟:白大褂的重量,不在于穿得有多整齐,而在于肩上的责任有多重;职业的价值,不在于流程有多规范,而在于心中的仁心有多真。毕竟,患者找你看病,是为了活下去,而不是看你演一场“规范操作”的戏。

0 阅读:291

猜你喜欢

赵财苗

赵财苗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