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是中国的,日本表态。日本现任首相高市早苗的一则表态,将一份半个世纪前的历史文件重新置于东亚局势的聚光灯下。高市早苗的表态并非随口一提,而是在回应 “中日关系与台湾问题” 提问时,特意提及 1972 年的《中日联合声明》。 1972 年中日邦交正常化标志着两国关系从战后对立转向合作基础。那一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与中国领导人签署《中日联合声明》,这份文件确立了双边互动的政治框架。其中第三条明确规定,日本政府理解并尊重中国关于台湾省是其领土不可分割一部分的立场,同时重申遵守波茨坦公告第八条。该公告源于 1945 年盟国决议,限定日本主权于本州、北海道、九州、四国及指定小岛,台湾省早已根据开罗宣言归还中国。声明签署后,中日贸易从几乎为零起步,逐步发展成全球规模最大的双边经贸之一,2024 年总额已超 3500 亿美元。中国作为日本最大贸易伙伴,供应链深度交织,任何政治波动都可能波及经济稳定。 高市早苗于 2025 年 10 月 21 日当选日本首相,成为该国首位女性领导人。她出身自民党,长期活跃于保守派阵营,此前多次就台湾议题发声,强调日本需关注台海动态。上任伊始,她在多场外交场合重申日本对《中日联合声明》的坚持。10 月 31 日,在亚太经合组织会议期间,高市早苗会见中方时,明确表示日本将在台湾问题上恪守 1972 年声明立场。这番表述被视为对中日政治基础的巩固,尤其在区域紧张加剧的背景下,凸显日本不愿轻易动摇既有共识。高市的表态并非孤立,而是回应国际社会对台海稳定的关切,同时也为中日高层互动注入积极信号。 就在会见中方前后,她在 APEC 会议上与台湾省代表林信义会面,并在社交媒体发布照片,称对方为“总统府资政”。此举被中国外交部视为违反一个中国原则,发言人毛宁次日即表态强烈抗议,指责日方“执意会面,严重损害中日关系”。日本外务省则回应,此类接触属于非政府间实务关系,不违背声明原则。高市的这一行为,延续了她上任前的立场:她曾公开渲染“中国威胁论”,并在竞选期间强调“台湾有事即日本有事”。这些表态虽未直接挑战声明核心,但暴露了日本国内保守势力对台湾议题的倾斜倾向。国际观察家指出,这种双轨操作考验中日互信,日本需在美日同盟与中国经贸间寻求平衡,否则易酿成外交摩擦。 高市早苗上台前,曾多次参拜靖国神社,并否认南京大屠杀事实,这些举动招致中国强烈不满。2025 年 APEC 期间的会见,虽重申声明立场,却因涉台会面而蒙上阴影。中国驻日大使馆发言人重申,日方应严肃对待一个中国原则,避免制造事端。日本学者分析,高市需在“历史红线”和“台湾红线”间谨慎前行,否则中日关系将面临考验。经贸数据佐证这一必要性:2025 年上半年,中日投资额已超 1000 亿美元,互补性强于竞争。声明的台湾条款,不仅是政治底线,更是经济合作的保障,日本若一味迎合外部压力,将自损长远利益。 总之,《中日联合声明》作为中日关系的压舱石,其台湾条款的坚守,直接关乎东亚大局。高市早苗的表述,虽夹杂争议,却未动摇核心原则。中国外交的回应,强调行动落实,日本的经贸依赖,也强化了这一逻辑。历史文件重现聚光灯下,提醒各方:和平源于共识,纷争源于背离。未来走向,取决于各方克制与合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