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克兰还有一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乌克兰的女人将来该怎么办?战争打响三

静闻稻香意韵绵 2025-11-06 15:47:45

乌克兰还有一个大问题很多人都没注意到,那就是乌克兰的女人将来该怎么办?战争打响三年多,大家的目光总盯在前线硝烟上,可谁留意到后方那些女人的日子? 走在基辅的街头,公交车上扶着扶手的是拎着购物袋的中年妇女,咖啡馆里擦桌子的是扎着马尾的年轻姑娘,超市货架前核对价签的还是清一色的女性,想找个年轻男人搭把手都难,这景象可不是偶然,全是战争啃出来的窟窿。 2018 年乌克兰还有 4500 多万人,到 2025 年只剩不到 3900 万,600 多万人没了踪影,其中大部分是 18 到 45 岁的男性 —— 这些本该扛家的人,不是埋在了前线,就是逃到了国外。 美国情报评估说乌军总伤亡超 20 万,死亡人数逼近 10 万,第三方统计的确认死亡名单都超过 7 万了,基辅街头那些新冒出来的墓地,比任何数字都更直白地说明问题。 男性少了,担子全砸在了女人身上。 以前法律明文禁止女性下矿井、开重型机械,现在全放开了,东部煤矿里 300 多个女工接替了男人的岗位,农业运输这些糙活儿也全是女性的身影,可企业招工还是盯着男性,哪怕对方连证书都没有,女性失业率反倒蹭蹭涨。 更讽刺的是,失业补助只登记男性,不少男人躲着登记去打零工,最后统计册上的失业人口全是女人,等于活儿干得更多,保障还更少。 家里的事更没人分担,女人每周做家务的时间从 49 小时涨到 56 小时,既要上班挣钱,又要独自照顾老人孩子,连喘口气的空当都没有。 前线的女人更难。 军队里 6 万名女兵穿着不合身的装备打仗,24 岁的程序员茱莉亚和姐姐阿琳娜,本来计划去巴厘岛度假,结果只能扛着 30 磅的防弹衣在顿涅茨克作战,衣服裤子大得晃荡,跑起来都费劲,卫生用品更是奢侈品,90% 的女兵都得了膀胱炎、真菌感染。 开花店的露娜现在指挥炮兵部队,穿的军服是自己体型的 4 倍,直到慈善组织送来新军服才敢说 “终于合身了”,可这样的幸运儿只占 10%,剩下的人还得硬扛。 更揪心的是,怀孕七个月的女兵还在作战,10 多个孕妇只能向慈善机构求特制装备,连基本保障都成了奢望。 日子难就算了,未来还看不到头。 18 到 35 岁男性占比降到 15%,有些地方一个年轻男人要对应四个女人,婚姻市场早就崩了,不是女人不想结婚,是连排队的资格都没有。 生育率跟着跌到 1.0,全球垫底,2025 年上半年 8 万多新生儿背后,是 24 万多死亡人口,每生一个孩子就有三个人离世,这哪是繁衍后代,简直是在填补缺口。 瑞典搞了个培训,教女人开卡车修机器,一千多人报名最后只有 350 人能学,可就算人人都成了技术工,也换不回死去的男人,更填不上人口的窟窿。 逃出去的日子也没好到哪去。 670 万难民里八成是妇女儿童,有人以为能出国打工,结果被卖到黑市干脏活累活,甚至遭性剥削。 1999 年出生的安娜逃到德国,靠每月 4200 块补助躺平两年,每天睡到自然醒逛超市,到中国发现得自己找工作端盘子,还抱怨 “为什么不能白拿钱”,最后灰溜溜回德国参加强制就业班,可她这种还算是幸运的,更多难民连躺平的机会都没有,在波兰每天领 62 块伙食费还得随时待命干活,在捷克交的税比领的补助还多。 心理上的窟窿更难补。 联合国调查说 50% 的人受心理健康困扰,女性占了大多数,白天扛着工作和家庭,晚上躲起来哭,失去丈夫、儿子的伤痛没地方说。 有些退伍回来的男人被当英雄,回家却对妻子动手,受害者告都没人管,庇护所连个空床位都没有。 司法系统自顾不暇,这些女人只能自己硬扛,不是她们有多坚强,是根本没退路。 二战时欧洲女人还能等男人从战场回来,现在乌克兰的女人连等的对象都没有,整个社会的重担压在她们肩上,既要当爹又要当妈,既要挣钱又要打仗,所谓的未来,不过是一天天干熬着罢了。

0 阅读:40
静闻稻香意韵绵

静闻稻香意韵绵

静闻稻香意韵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