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气笑了!”四川成都,一女子走进一家小餐馆点了份抄手,可眼看要吃完了,却突然把

鸿鹄浮歌 2025-11-06 11:47:06

“被气笑了!”四川成都,一女子走进一家小餐馆点了份抄手,可眼看要吃完了,却突然把老板叫过来,说自己点的是抄手,但给她上的是馄饨,老板解释东西是一样的,只是叫法不同,可女子却坚持不付款,老板这才反应过来,这是要赖账啊! 据e昆山11月4日报道,成都一家抄手店里,老板王先生遇到了从业以来最让他感到费解的一件事。 那天,店里来了一位外地口音的女顾客,她看起来和普通食客没什么两样,找了个位置坐下,点了一碗店里的招牌红油抄手。 食物很快端上桌,女子二话没说,拿起筷子就开始吃,王老板看她吃得挺香,便转身去忙别的活了,然而,就在这碗抄手快要见底,碗里只剩下最后两个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 女子停下筷子,把王老板叫到跟前,表情严肃地告诉他,这碗抄手的钱她不能付,王老板一头雾水,连忙询问原因,是味道不好还是服务不周? 女子的回答让他始料未及,她指着碗里剩下的食物,非常确定地说:“我点的是抄手,但你给我上的根本不是抄手,这是馄饨。” 王老板愣住了,他以为自己听错了,他指着店门口“王记抄手”的招牌,又指着菜单上的菜名,试图向女子解释,在他们四川成都,大家口中的“抄手”就是外地人所说的“馄饨”,只是地域叫法不同而已。 然而,他的这番解释并没有说服对方,女子非常固执,她坚称自己中午刚刚在另一家店吃过抄手,和眼前这碗完全是两回事,认为王老板是在用馄饨冒充抄手,这是一种欺骗消费者的行为。 眼看沟通无效,女子拿出了手机,开始对着店里的环境和那碗吃得差不多的抄手进行录像,她一边拍,一边大声说要保留证据,并且要立刻拨打12315消费者投诉热线,举报这家店存在欺诈经营。 王老板做的是小本生意,讲究和气生财,遇到这种情况,他既委屈又无奈,他反复强调,东西是一样的东西,只是各地文化和叫法有差异。 店里其他的食客见状,也纷纷停下来围观,几位本地的常客看不下去了,主动上前帮忙解围,一位大爷对女子说:“妹子,我们从小在成都长大,吃了几十年的抄手,就是这个样子的,老板没有骗你。” 旁边一位阿姨也附和道:“是啊,这东西在北方叫馄饨,在广东叫云吞,我们四川就叫抄手,东西没错的。” 尽管有这么多人帮忙解释,但这名女子依旧不为所动,她坚持自己的判断,认为自己亲身体验过的才是标准。 她认为抄手和馄饨在形态和口感上都有区别,而王老板店里的这碗,在她看来就是馄饨,因为店家没有提供她点的东西,所以她拒绝付款是理所当然的。 王老板被这番逻辑彻底搞蒙了,他实在不知道该如何继续沟通下去,他看着女子决绝的态度,叹了口气,有些疲惫地说道:“成都是个很包容的城市,我们开门做生意,讲究诚信,你如果真的觉得我欺骗了你,你就打12315投诉吧,我相信会有一个公正的说法的。” 这件因一碗抄手引发的纠纷被发布到网络上后,立刻引起了广泛的讨论,很多人对女子的行为表示不解。 大家普遍认为,即便抄手和馄饨真的存在某些细微的差异,但问题的关键在于她提出异议的时间点。 如果她在食物刚端上来时就觉得不对,完全可以当场提出更换或者退掉,可她几乎把整碗都吃完了,才说这不是她想要的东西,并以此为由拒绝付款,这种行为让很多人觉得她的动机并不单纯。 大家认为,出门旅游,本身就是体验不同地域文化的过程,而饮食文化恰恰是其中最生动的一部分。 用自己家乡的固有认知去衡量和评判异地的食物,不仅会错过很多美食,也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这件事也提醒人们,在面对文化差异时,保持一份开放和学习的心态是多么重要,不是所有的事情都只有一个标准答案,多一份理解,就能少一份争执。 信源:e昆山2025-11-4——成都一店家称,遇到一名游客,她拒绝付款还要投诉,称:自己点的抄手,为什么上成了馄饨?

0 阅读:43
鸿鹄浮歌

鸿鹄浮歌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