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不知道有啥好炫耀的,不就是一个工作吗? 上周,某地新任干部蒋某的遭遇在系统内刷屏了。为了在同学聚会前“挣个面子”,他特意拍了办公桌上红头文件的角落,配上“连轴开会,服务大局”的文案发了朋友圈。不到两小时,他等来的不是羡慕点赞,而是纪委约谈——那张照片背景里,赫然露出了密级标志。 这事儿听起来荒唐,却暴露了深层问题。当“公务员”身份被异化为社交货币,当保密意识败给虚荣心,隐患早已埋下。 炫耀欲背后是身份焦虑 蒋某的案例绝非孤例。某市统计显示,近年处理的泄密案件中,35岁以下干部占比超六成。他们成长于社交媒体时代,习惯用网络反馈确认自我价值。就像蒋某私下抱怨的:“看到企业同学晒高薪,总想证明自己混得也不错。” 保密观与年轻干部的代际碰撞 年轻干部带着“分享即常态”的思维进入体制,与要求“沉默是金”的保密文化产生剧烈碰撞。组织部门的朋友告诉我,现在新入职培训要把手机使用规范讲三遍:“你们随手拍的会议室角落,可能是敌对方拼图的关键碎片。” 体制内身份认同的迷失 值得深思的是,当一个人需要靠工作岗位来获取社交尊严时,是否意味着职业荣誉感正在变质?真正的价值应该体现在为民服务的实效上,而不是在朋友圈的虚妄点赞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