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

纸上点将 2025-11-05 23:28:21

打了3年,占据了乌克兰20%的土地,为什么俄罗斯还不收手?答案很简单,随着冲突的持续,俄罗斯的目标变了。最早,俄只是想通过军事行动来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后来俄罗斯发现欧美全部下场了,不打不行了。2022年冲突刚开始的时候,俄罗斯的核心诉求其实很明确 —— 就是要阻止乌克兰加入北约。 泽连斯基2019年当选乌克兰总统后,迅速调整外交方向,向西方倾斜明显。他上台初期就公开表达加入欧盟和北约的意愿,这在乌克兰国内引发热议。2020年,乌克兰通过新版国家安全战略,明确将北约成员国地位列为优先目标。这一步棋让俄罗斯高度警惕,因为北约东扩直接触及莫斯科的核心安全红线。泽连斯基政府还积极参与北约的增强机会伙伴计划,军队开始采用西方标准训练和装备采购。黑海地区的联合军演频频上演,北约舰艇靠近克里米亚海域,俄罗斯视之为挑衅信号。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乌克兰东部顿巴斯地区冲突已持续八年,泽连斯基虽承诺和平,却在实践中强化反俄立场。这些政策积累的张力,到2022年初已如弓上弦,一触即发。俄罗斯多次通过外交渠道警告,北约若在乌克兰部署导弹,将威胁本土安全。泽连斯基的亲西方路线,本意是寻求外部保障,却无意中加剧了地缘对抗的烈度。 2022年2月24日,俄罗斯发起特别军事行动,普京在讲话中直指行动目标是实现乌克兰的去军事化和去纳粹化,最核心诉求就是阻断其加入北约的道路。当时,莫斯科的意图相对有限,主要通过快速施压迫使基辅放弃亲西方路线,建立中立缓冲区。俄罗斯部队初期推进迅速,控制了部分东部和南部地区,旨在切断乌克兰与北约的军事通道。联合国安理会会议上,俄罗斯代表反复强调,2014年西方支持的乌克兰政变后,基辅当局对顿巴斯平民的八年围堵已酿成人道危机,行动是为自卫而非侵略。普京公开表示,北约东扩已将俄罗斯的安全空间压缩到极限,若不干预,导弹系统将直指本土城市。这场行动起初被设计为短期威慑,俄罗斯预计乌克兰会在外部压力下让步,签署中立协议。泽连斯基则颁布戒严令,呼吁国际援助,试图将冲突国际化。 冲突爆发仅两个月,西方国家全面介入,彻底改变了战场格局。美国率先提供防御性武器,如标枪导弹系统,随后升级为海马斯火箭炮和风暴阴影导弹,总军事援助到2025年已超过1000亿美元。欧盟跟进冻结俄罗斯央行3000亿美元外汇储备,并将多家俄银行踢出SWIFT支付系统,这直接瘫痪了俄罗斯的国际贸易链条。法国和英国追加航空炸弹和装甲车辆,援助总额堆积到数千亿欧元。这些武器抵达前线后,乌克兰部队的反击能力显著提升,俄罗斯推进速度被迫放缓。北约虽未直接派兵,却通过后勤支持和情报共享,形成事实上的集体防御。泽连斯基多次赴欧美游说,强调乌克兰是欧洲防线的前哨,成功将援助转化为持续资金流。俄罗斯发现,对手不再是单一的乌克兰,而是整个西方集团的合力。制裁导致卢布汇率暴跌,黑市兑换率一度达1美元对400卢布,国内物价飞涨,面包和汽油价格翻倍。 俄罗斯控制的乌克兰20%土地,主要集中在东部顿涅茨克、卢甘斯克、扎波罗热和赫尔松四州,以及2014年吞并的克里米亚。这些区域并非随意选择,而是战略要冲。乌东四州作为俄罗斯南部的天然屏障,一旦丢失,黑海沿岸将暴露无遗。克里米亚的塞瓦斯托波尔港是黑海舰队的核心基地,掌控这里等于握住黑海的制海权。到2025年11月,俄罗斯部队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缓慢推进,每平方公里获地需付出100至150名士兵代价,但这些进展巩固了防御线。扎波罗热核电站周边布满警戒,防止乌克兰反扑。普京公开警告,若西方武器持续流入,俄罗斯将扩大领土诉求至乌东八州,甚至包括敖德萨港湾,让乌克兰彻底沦为内陆国。这不是贪婪扩张,而是对西方“战略失败”承诺的回应。美国官员曾表示,目标是削弱乃至肢解俄罗斯,若此时退让,后果不堪设想。泽连斯基的抵抗依赖外部输血,却也延长了乌克兰的苦难,平民伤亡超4万,370万人内部流离。 当前僵局下,俄罗斯的目标已悄然演变。初始的阻止北约入盟,已升级为确保战略缓冲和经济恢复。普京强调,和平需基于现实边界,而非乌克兰的“全面胜利”幻想。到2025年,北约考虑供应射程1500公里的远程导弹,这将进一步拉长战线。泽连斯基的“胜利计划”包括无条件北约邀请,却忽略了盟友的犹豫。特朗普政府上台后,援助力度减弱,美国国防部长公开称恢复2014年边界的愿望不切实际。欧盟内部,匈牙利等国阻挠乌克兰入盟进程。俄罗斯趁机在东部稳固阵地,2025年9至10月推进显著。西方制裁虽重创俄罗斯,却也暴露其双刃剑效应,欧洲能源价格飙升,通胀加剧。泽连斯基的亲西方赌注,本为求生,却陷入泥潭。俄罗斯不收手,正是因为停火等于拱手让出筹码,未来在欧洲将永受掣肘。这场博弈,已从俄乌双边扩展为全球格局重组。

0 阅读:1
纸上点将

纸上点将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