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发生 泰国国防部宣布了 2025年11月3日,泰国国防部发言人正式官宣:泰国与柬埔寨已启动争议边境重型武器撤离行动,同步开展联合排雷工作。这一举措标志着持续数月的边境紧张局势迎来实质性缓和。 镜头对准柬埔寨柏威夏省的边境公路,十多辆载有中国外贸SH-1型155毫米车载榴弹炮的军车扬起尘土,缓缓驶离曾剑拔弩张的前线。同步行动的泰国素林府边境,包括VT4主战坦克在内的装甲车队也陆续调转方向。这并非简单的军事回撤,而是双方炮口转向和平的明确信号,由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等七国武官组成的东盟观察团全程见证了这一过程。 这场始于2025年7月的边境冲突,曾给两国带来沉重代价。7月24日至25日的集中交火造成38人死亡(柬方24人、泰方14人),超过50人受伤,峰值时有近30万平民被迫逃离家园,边境贸易与旅游业陷入停滞。柬埔寨军队装备的BM-21火箭炮与泰国空军的F-16战机交火声,成为边境居民的共同噩梦。 和平协议的落地,是多方合力与现实利益共同作用的结果。作为2025年东盟轮值主席国,马来西亚搭建了关键对话平台,总理安瓦尔主导多轮会谈促成停火;中国、美国等大国以观察员身份参与调解,形成重要助推力。经济纽带更让冲突难以为继:2025年前四个月两国贸易额已达14.9亿美元,全年规模接近15亿美元;柬埔寨约100万在泰务工人员创造的侨汇,既是柬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也填补了泰国劳动力缺口,双方都难以承受长期冲突的经济损耗。 撤军方案展现出务实智慧,采取三阶段推进策略:首先撤出BM-21等火箭炮系统,随后撤离各型火炮,最后完成坦克装甲车回撤。每阶段均设定明确时间表,由东盟观察员全程监督,为互信重建预留空间。与此同时,双方同步启动联合排雷行动,制定统一作业标准,为流离失所的民众重返家园扫清障碍。 和平进程仍暗藏考验,泰方将释放18名被俘柬埔寨士兵与"全部撤军条件满足"挂钩,柬方此前多次呼吁泰方基于人道主义尽快释放战俘。此外,边境跨境网络诈骗等非传统安全威胁尚未根除,双方已同意成立联合特别行动小组专项打击。正如柬埔寨首相洪玛奈10月23日所言:"透明执行是重建互信的关键,这符合两国人民根本利益"。 从10月26日两国在吉隆坡签署和平协议,到11月3日撤军行动正式启动,短短一周内的高效推进,折射出双方摆脱冲突"失血之痛"的迫切需求。和平从来不是一纸文书就能定格,这场跨越历史争端的和解,仍需两国以日复一日的诚意悉心维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