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辛格曾经预言称:俄乌最先耗干的不是俄乌美,而是一个意想不到的国家? 这话还真让基辛格说着了,2023年他就抛出过这个预判,当时不少人还猜是德国或者法国,没成想最后先扛不住的竟是英国。这事儿说起来也挺讽刺,英国既没直接下场打仗,也不是冲突主战场,却硬生生把自己折腾得元气大伤,活脱脱把一场远在东欧的战争,变成了自己的“消耗陷阱”。 2022年俄乌冲突刚爆发,英国就卯着劲往前冲,又是第一个送反坦克导弹,又是承诺长期军事支持,一副“带头大哥”的模样。可援助这东西就像填无底洞,到2025年算下来,累计援助快摸到250亿英镑了。这笔钱搁在以前或许不算啥,但脱欧后的英国经济本就没缓过劲,2024年出口量直接跌了10%还多,制造业被贸易壁垒折腾得苦不堪言,这么砸钱援助,简直是打肿脸充胖子。 更实在的是,武器库都被掏空了。2024年1月《泰晤士报》就爆了料,乌克兰军方那边都说英国能捐的武器已经“所剩无几”,早在2023年10月《每日电讯报》就引用军方高官的话,说英国已经“捐出了所有能捐的东西”。 连北约欧洲盟军最高副司令2023年7月都警告,再这么耗下去,英国在北约的地位都要保不住了。武器不够,人也不够,2023年8月居然有议员提议招孤独症、多动症患者当兵,说穿了就是人员短缺到没法子了。 屋漏偏逢连夜雨,能源问题又给了英国狠狠一击。俄乌冲突把全球能源价格搅得鸡犬不宁,英国偏偏是个“软柿子”——北海油气产量断崖式下跌,2025年7月原油日产量只剩57万桶,比2020年初的110万桶直接腰斩。本土产不出油,就得靠进口,现在天然气进口依赖度已经55%,预计2030年要涨到68%,2050年更是要到94%。 能源价格跟坐火箭似的涨,2025年10月能源价格上限又上调2%,普通家庭年度账单飙到1755英镑,比2022年冲突前高出600英镑。2024年英国家庭能源债务都翻倍到40亿英镑了,冬天取暖都成了难题,老百姓能不闹情绪吗? 经济早就被拖得没了底气。2024年英国公共债务直接冲破GDP的100%,财政赤字连涨四年,光利息支出就占了预算的10%以上。政府一边要掏钱援助,一边又没钱搞民生,只能砍教育、医疗预算,医院候诊时间越来越长,学校资源也不够用。2025年斯塔默当首相都一年多了,通胀还冲到18个月新高,食品、交通价格全都在涨,超过半数英国人都觉得该先顾自己,别再给乌克兰砸钱了。 反观另外几家,俄罗斯2024年GDP还涨了3.6%,能源出口改道亚洲,一年收入就破1000亿美元,军工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坦克产量2023到2024年涨了60%,压根不愁消耗。美国更别提了,洛克希德·马丁2024年营收涨30%,军工订单排到好几年后,卖能源还能赚差价,纯属坐收渔利。就英国夹在中间,硬撑着大国架子,把自己逼到了墙角。 现在苏格兰独立支持率都快到50%了,政坛换了三任首相,对乌援助的调子却没敢降,生怕丢了国际面子。基辛格当年说得真没错,战争拼的不光是前线,更是后方的家底和民心。 英国既没美国的霸权红利,又没俄罗斯的资源底气,偏要逞能扛大旗,可不就成了第一个被耗干的吗?这波预言应验,只能说姜还是老的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