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又放话了 11月3日特朗普又放话了,说要让美国拿下40%到50%的芯片市场份额,还说现在有不少大型芯片企业都在往美国转,马上就要有大规模投资进来。 特朗普口中的“大型芯片企业”,首当其冲的就是台积电,这家全球芯片代工龙头,早在2020年就被特朗普政府“劝说”到美国亚利桑那州建厂,首笔投资120亿美元。 到了2025年,特朗普更是“加码”,宣布台积电将在美追加1000亿美元投资,新建三座晶圆厂、两座先进封装设施和一个研发中心,总投资飙升至1650亿美元。 表面看,这是台积电的“国际化布局”,但背后却是美国政府的“胁迫式招商”,关税大棒高高举起,补贴承诺若隐若现,台积电根本没得选。 可美国建厂哪有那么容易?麦格理证券测算,美国建厂成本比台湾高30%,台积电美国厂单年亏损达143亿新台币,四年累计亏损超394亿。 更棘手的是文化冲突:台湾工程师习惯“半夜有问题随叫随到”,美国工人却更看重“生活质量”,两边节奏完全对不上。 特朗普说两年后美国要掌控40%到50%的芯片市场份额,这数字听着唬人,但仔细一扒拉,全是“水分”,2024年美国本土半导体企业已经占全球50.7%的份额,现在全球市场规模7009亿美元,所谓“两年掌控40%-50%”,不过是重复炒作。 更关键的是,芯片产业不是“搭积木”,搬个工厂就能复制成功,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分工极细:美国擅长设计,日本、荷兰管材料和设备,制造环节主要靠东亚的成熟供应链。 台积电在台湾有数千名熟练工程师,还有合作了几十年的供货商网络,到了美国得从头搭建,连工人都抢不过英特尔这样的本土企业,只能到处跟大学合作抢人才。 更讽刺的是,就算所有回流项目都建成,也只能满足美国本土需求的18%,剩下82%还得靠进口,这就像想用一杯水浇透一片旱地,根本不够。 东南亚抢走了27%的封装测试产能,欧盟也在发力,想要14%的先进制程投资,全球供应链像一张被撕扯的网,到处都在寻找新的平衡点。 特朗普的“芯片狂想曲”,听起来很提气,但现实却像一盆冷水,芯片产业从来不是某一个国家能“独吞”的生意,全球分工了这么多年,每个环节都环环相扣。 美国想用关税大棒逼企业回流,结果可能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美国企业的生产成本飙升,最后要么利润缩水,要么把涨价转嫁给消费者,苹果公司之前就因为贸易战几天内蒸发了几千亿美元市值,这就是最好的例子。 更关键的是,芯片产业的竞争,本质是技术创新的竞争,美国如果真的想保持领先,应该把钱花在研发上,而不是搞“关税胁迫”。 台积电在台湾的产能占全球最先进制程的90%,美国就算把工厂搬过去,没有顶尖人才和成熟供应链,也很难复制这种优势。 说到底,芯片产业的未来,不在“关税壁垒”里,而在“开放合作”中,美国与其想着“独吞”市场,不如和其他国家一起,把蛋糕做大,毕竟,在这个全球化的时代,没有谁能真正“独善其身”,特朗普的“芯片霸权”梦,或许该醒醒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