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3号晚上,王外长“应约”和德国外长瓦德富尔通了电话。在他的访华行程被迫取消

念薇评娱乐八卦 2025-11-05 10:03:41

11月3号晚上,王外长“应约”和德国外长瓦德富尔通了电话。在他的访华行程被迫取消之后,重新对瓦德富尔发出邀请。那么如何看待这次的通话以及对外释放的信号呢?   德国外长瓦德富尔本来定好 10 月 26 号来中国访问,结果临出发前突然说不去了。   德国那边对外解释是 “没能安排足够的会谈”,这话听着就虚,毕竟德方早早就放出风来,要带着稀土管制、台湾问题、俄乌冲突这些议题上门,明摆着是想过来当 “说教者”,这种姿态摆出来,访华的氛围压根就没铺垫好。   可耐人寻味的是,取消行程第二天,瓦德富尔就赶紧补话,说只是 “推迟不是取消”,还急着要尽快通话、重新安排行程。   这种先取消又急于圆场的做法,把德国的两难处境摆得明明白白:一方面想跟着西方阵营对中国端着架子,另一方面自家经济的烂摊子实在扛不住。   德国工商大会前不久公布的调查结果很能说明问题,超过一半的德国企业打算减少对美贸易,四分之一干脆暂停了在美投资;   反观今年 1 到 8 月,中国已经重新超过美国,成了德国最大的贸易伙伴,进出口总额达到 1634 亿欧元,比美国还多 6 亿欧元。经济上这么依赖,德国哪儿敢真把对华关系搞僵?   这么一看,这场通话更像是双方都心照不宣的 “台阶”。   王外长一开口就把话说得透亮,中德关系能走到今天,靠的是相互尊重,根本是合作共赢,定位就是伙伴关系。明确反对搞那种对着话筒喊话的 “麦克风外交”,更不能没来由地横加指责。   尤其提到台湾问题时,特意点了中国当年无条件支持德国统一的旧事,这话分量特别重 —— 既念了历史情分,又划清了核心利益的红线,言下之意就是 “咱们都经历过分裂的痛,你的难处我懂,我的底线你也得尊重”。   瓦德富尔那边回应得也很识趣,不光说 “坚持一个中国政策没变”,还主动提 7 月王毅访德时的对话 “很成功”,翻来覆去说想尽快访华,那股子急于缓和的劲儿藏都藏不住。   更实在的是,政客们的这场小波折,压根没影响到企业层面的合作热情。   就在瓦德富尔取消访华前半个月,成都刚在德国连办了三场经贸活动,法兰克福签了 14 个项目,慕尼黑敲定 21 个,柏林也谈成 15 个,加起来快 200 亿的合作金额,全是高端装备、新能源、生物医药这些实打实的领域。   德国模德机床要把中国总部安在成都,摩尔电池也跟中国企业联手搞储能,这些企业用真金白银做的选择,比政客的空话实在多了。   要知道德国经济已经停滞三年了,默茨政府一门心思想重振经济,怎么可能真跟中国这个 “缺不了的合作伙伴” 断了联系?英国《金融时报》都直言,瓦德富尔取消行程简直是 “超级外交灾难”。   德国国内的有识之士其实早把这层窗户纸捅破了。《焦点》周刊的评论说得直接,瓦德富尔还是学前任那套说教本事,“既找不准调子,又踩不对节奏”,跟那些能踏踏实实打交道的前外长根本没法比。   资深媒体人施泰因加特更不客气,说西方把中国当成 “战略竞争者” 纯属 “短视”,还列了电动汽车、产业政策等五个德国该向中国学的地方,调侃瓦德富尔该去哈佛听听 “中国模式”。   这些声音其实代表了德国务实派的共识:跟着美国搞对华遏制,最后坑的还是自己。   从这次互动释放的信号来看,最关键的是中德关系守住了 “务实底线”。   就算政治上有小摩擦,双方都没让这事儿影响经济合作,全球第二和第四大经济体能这样,给动荡的世界经济留了份踏实。   再者,德国的对华政策明显在 “往回找补”,瓦德富尔态度软了,默茨也还计划访华,说明政府内部务实派还是占了上风,那些想搞 “价值观外交” 的念头,终究敌不过吃饭挣钱的现实。   这对欧盟也是个提醒,德国毕竟是欧盟的经济发动机,它能摆正对华姿态,就能少让整个欧盟跟着美国走弯路。   说白了,这次通话和重新发出的邀请,就是给跑偏了一点的中德关系把方向掰正过来。   就像王外长说的,两国制度不一样,有差异太正常了,但关键是坐下来聊,不是站着吵。   德国企业早就用订单投了票,政客们就算走了点弯路,最后还得回到合作的道上来 —— 毕竟稀土、新能源这些领域,德国需要中国的市场和资源,中国也需要德国的技术和产业链配合,这种互相离不开的关系,哪是几句政治口号就能拆散的?

0 阅读:50

评论列表

爱国至上

爱国至上

3
2025-11-05 11:22

小编,你太抬举他了,他配不上政客这两个字。充其量不过是个政治学徒。

念薇评娱乐八卦

念薇评娱乐八卦

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