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明抢安世半导体总共分几步荷兰抢夺中国企业闻泰科技控股的安世半导体,是一套由美国政策铺路、荷兰内外联动、司法行政配合的“组合拳”,全程仅用数日便完成核心夺权操作,具体可分为以下五步:
1. 政策铺垫:美国出台“穿透规则”提供借口
2024年12月,美国已将闻泰科技列入实体清单,但未直接波及安世半导体。2025年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发布新规,扩展“50%穿透规则”,明确被列入实体清单的外国实体,其直接或间接持股50%以上的企业将自动纳入制裁范围。这一规则直接将安世半导体(闻泰科技100%控股)覆盖进制裁体系,为荷兰政府的介入提供了关键“借口”。事实上,美荷早在2025年6月就已达成默契,美方明确要求“替换安世半导体中国籍CEO”,此次规则仅为落实前期共识。
2. 内部配合:荷兰籍高管发起诉讼制造契机
2025年9月初,闻泰科技董事长张学政对安世半导体管理层进行调整,解雇三名外籍高管,但因未通知工会,违反荷兰工会法,解雇决定被认定为“无效”。2025年9月30日,这三名仍属“在职”的荷兰籍高管(首席财务官、首席法务官、首席运营官)联合向阿姆斯特丹法院起诉,以“公司存在管理问题、中方涉嫌转移技术”为由申请紧急措施,却未提交任何证据。此举将企业内部管理矛盾转化为司法纠纷,为荷兰政府介入创造了“合理”外衣。
3. 司法夺权:法院火速裁决强制托管股权
2025年10月1日,荷兰法庭在未充分庭审、未通知闻泰科技、无任何实质证据的情况下,直接作出临时禁令。裁决内容包括:解除张学政在安世半导体的一切职务;将闻泰科技子公司裕成控股持有的99%安世股权,全部强制“托管”给荷兰第三方公司,中方仅保留1股象征性持股;由法庭指派人员入驻安世,拥有决定性投票权和日常运营决策权。10月7日,荷兰法院进一步维持原判,援引1952年冷战时期从未使用过的《商品可用性法案》作为法律依据,坐实夺权操作。
4. 行政加码:政府下达“冻结令”彻底剥夺管理权
2025年10月12日,荷兰经济部长下达部长令,要求安世半导体进入为期一年的“冻结期”。期间,安世半导体的资产不得买卖、知识产权不得动用、业务与人员不得调整,彻底切断中方对企业的任何管控渠道。荷兰政府还将最初的“技术转移”借口,改口为“经济安全”和“治理缺陷”,声称中方控股可能影响欧洲芯片供应安全,试图掩盖其掠夺本质。
5. 舆论造势:欧美媒体造谣混淆视听
在司法和行政操作推进的同时,欧美媒体同步发起舆论攻势,炮制“中国盗窃荷兰技术”等谣言,将荷兰的非法夺权行为包装成“维护自身权益”。事实上,闻泰科技收购安世半导体后已正常运营5年,期间持续注入资金、对接市场,使安世从全球行业第11名升至第3名,还给荷兰贡献了巨额税收,所谓“技术盗窃”毫无事实依据。
整个过程中,荷兰政府精准利用法律漏洞、中西方管理文化差异,配合美国的地缘政治诉求,在短短数日内完成了从“找借口”到“夺实权”的全流程,本质是一场无视商业契约和国际规则的“现代海盗式掠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