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驻马店,男子深夜看到山顶有光一直不动,于是上山搜索,结果发现迷路的一家五口!网友:一般人即使知道看到有光,也不会想到会有人被困。大哥不仅想到了,而且做出了行动!真是好样的! 昨夜,河南省驻马店市确山县境内的太平山脊,山顶的微光如同一枚不肯熄灭的萤火,始终在风中颤动。就在山风呼啸、脚下湿滑的岩石发出细微咯吱声的时候,一位姓周的男子却没有选择视而不见。他名叫周建国,54岁,在当地经营小型木工活,平日里最怕的就是夜里没亮点的孤寂山路。但今晚,光点勾起了他的一种直觉——如果真的有人被困,自己也许能做点什么。 周建国并不多想,抓起随身的手电、绳索和干粮,沿着山路向光点所在的方向爬去。湿滑的石阶像被雨水打磨过的镜子,反射着微弱的光。夜风把树梢的枝叶拍打在脸上,他的心跳在胸腔里敲鼓,但他始终坚持往上走。他一路呼喊试探,没有回声就继续前进;每跨出一步,脚下的碎石就像在提醒他:这里的路并不安全,但也正因为如此,走错了路就难以回头。很快,在一处岩缝旁,周建国终于看清了光源的来处——是一顶简易的野外帐篷,帐篷里透出的灯光映着一对父母和两名孩子的轮廓,还有一位老人蜷缩在垫子上。五个人彼此紧紧挤在一起,脸上因惊慌和寒冷而发青,像被困在夜色里的灯盏。孩子的眼睛里透着不安,母亲的手在抖,祖母则用力按住孩子们的背,努力让他们保持安静。周建国站在帐篷外的半坡,声音在夜色里显得异常平和:“别怕,我来救你们。” 确认周围无明显危险后,周建国先安抚孩子与老人,给他们分发背包里的干粮和水。他把绳索系在自己腰间,带着母子俩沿着较安全的岩缝向下找路。父亲林海与林霞则紧紧跟在后,手忙脚乱却始终没有松开孩子的手。大人们的嘴角微微上扬,像是在用笑意掩饰心里未曾说出口的担忧。周建国边走边用简短的指南呼叫地面队伍的帮助,告诉他们山路的湿滑程度、盆地的风向,以及可能的落石点。 不久,周边的村民陆续赶来增援。有人带来手电,有人牵来救援绳,还有人把祖母扶到相对平缓的草坡上休息。驻马店市消防和确山县公安已接到求助电话,正在协调现场资源。夜空仍深得让人心跳加速,但山腰的灯光多了一份人间的温度。网友在网上看到这幕场景时纷纷留言:“一般人看到光也许会先考虑安全而退缩,但周大哥不仅看到了,更挺身而出。”这句话像火种,迅速在网络上蔓延。 终于,在群众的协作和山路上的谨慎推进下,整家五口被带下山脚,交给快速赶来的援助车辆,送往医院做体检。路途上的每一个安慰与握手,都像一粒粒小小的种子,落在彼此心里,渐渐长成前行的力量。母亲林霞握着周建国的手,泪光里却带着难以掩饰的感激:“我们一家今天算是活过来了,孩子也不再害怕夜晚的山风了,真的感谢你。若不是你,后果可能……我们永远不知道会是什么样。” 这则故事在网络上引发热议,更多人把目光投向了人性的本质:在黑暗里互相扶持,在孤独时给予温暖,在危险来临时敢于采取行动的勇气。周建国没有把自己当英雄,只是把“看见就去做”的信念变成了现实行动。他的名字很快成为当地人心中的一个温柔标签,提醒大家在陌生的夜色和险峻的山路前,不要让冷漠主宰选择。 事后,确山县政府也公开表态,将对周建国的勇敢与无私给予表扬,并呼吁广大市民加强山地安全意识,遇到同类情况时及时求助专业救援,避免二次风险。正是因为这样的真实故事,社会的正能量才得以延续与扩散。山区的夜风继续吹拂,星光在山谷间闪烁,而人心的光,却因一个普通人夜里的举动,变得无比清晰、温暖。 愿每一个看到光的人,都会想起像周建国一样的身影,愿我们在黑夜里学会互助,在风雨中守望彼此,共同守护这座城市与山里的每一个人。请把这篇文章分享给更多人,让温暖继续传递。山里神秘现象 天黑被困山顶


